集美區海韻華庭小區:“老破舊”到“和諧美”的蝶變
2025-08-26 17:15:35?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家園重生記——海韻華庭小區從“老破舊”到“和諧美”的蝶變 圖: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受訪者 供圖) 清晨的海韻華庭小區,孩童在草坪上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石凳上閑話家常——這個曾陷入治理困局的小區,如今處處透著生機與和諧。這一切的改變,始于小區業委會的成立,始于一群退休黨員的挺身而出。 破局:讓“熱心人”出來“挑大梁” 建于2005年的海韻華庭小區,此前有8年沒有業委會,物業與業主之間矛盾頻發,小區管理也陷入困境:樓道墻皮一摸就掉,中庭雜草垃圾一堆,散發出陣陣臭味…… “小區要變好,關鍵要有敢擔當、能干事的人。”寧寶社區黨委書記、片區長與網格員逐戶走訪小區居民,歷時三個月摸清小區的“能人”與“熱心人”,邀請他們加入小區治理的行列中來。 2023年7月,退休教師傅智勇被社區黨委書記“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帶著4位退休老人組建了新的業委會,結束了小區“8年無業委會”的困局。退休工程師陳炳虎精通工程管理,主動擔任小區改造的“總設計師”、熟悉財務的黃勇士負責經費測算、退休高級法官鐘金慶負責法律保障……這個平均年齡62.5歲的團隊,帶領著海韻華庭小區走上了自治之路。 自治:從“袖手看”到“動手干” 正當業委會成立一個月,正忙于整理和交接檔案的時候,物業公司“丟”來難題:要求物業費漲價,不然入不敷出,到期就要撤出。業委會經過市場比價和論證,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大家多交錢,繼續聘請物業公司;二、采用物業顧問制,事情自己來干。88.9%的業主投票選擇了“自治”的方案。對此,部分業主還是心存疑慮,等著看業委會下一步動作。 轉機出現在樓梯墻面改造工程。在廣泛征求居民對小區治理的意見后,業委會把業主呼聲最大的樓梯墻面脫落問題定為“1號工程”,為了節約成本,懂裝修的陳炳虎帶著業委會委員、熱心居民自己買材料、動手干。兩個多月后,他們只花了不到市場價一半的費用,就完成了墻面改造,煥然一新的樓道讓居民們眼前一亮。 中庭積垢已久、一筐筐的垃圾被清理出來;藏污納垢的灌木叢用紅磚改造成健身步道;小區引入了“鳥巢”快遞柜;消防通道暢通了……居民在一件件實事中,看到了業委會的實干與付出。原本持質疑態度的業主,拍下短視頻點贊業委會。 此外,業委會還邀請部分業主參與物業費測算、工程質量的監督等工作中。小區里曾經的“硬茬”牽頭制定了《業主群管理辦法》;業委會委員鐘金慶在兒童游樂區用廢棄的鐵管改裝了一座秋千,加裝了安全防護設施;業主把自家種的花捐出來裝點花壇……更多的業主帶著孩子,自發地加入到家園改造中來。 成效:“小投入”撬動“大變化” “小區衛生環境要改造,專業公司報價115萬元,賬上只有20多萬元,差距這么大,怎么辦?”業委會成立之初,小區改造工程測算單讓大家犯了難。 “小區是咱自己的家,還是得精打細算。”業委會帶著黨員、熱心業主擼起袖子埋頭干:雜亂無章的大樹請專業隊修剪,但搬運、清理樹枝自己來;鋪設地磚找師傅指導,業主們齊動手跟著干;自己網購草坪種子,比市場價節省2000元;熱心業主帶著孩子鋪設鵝卵石小道……半年下來,業委會完成了18項改造,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小區居民還自籌2.3萬元改造活動室,捐贈空調、跑步機,每周末由乒乓球愛好者在這里為小朋友免費培訓。 除此之外,業委會利用廣告位置換資源,免費完成門禁智能化改造、利用閑置地塊增設26個停車位、公共區域引入“鳥巢”設備等方式為小區增加了穩定收入。2024年,小區實現公共收益12萬元,全部用于化糞池清理、路燈更換等環境、硬件設施的提升。 溫度:由“陌鄰”變“親人” 為了更好地“節流”,海韻華庭小區創新推行“自治+物業顧問”模式,通過成本核算和精細化管理,讓物業費用用在關鍵處,即小區物業費存入業委會賬戶,由業委會精心核算物業管理成本,以業委會的名義聘任原物業主任、樓棟管理人員、工程人員、維序員、保潔員,按月撥付工資,剩余的錢全部存入小區賬戶,把錢花在“刀刃”上。通過提升物業工作人員薪資、為工作人員繳納保險、逢年過節進行慰問等一系列的舉措激發了物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物業真正成了為小區服務的“管家”,與業主形成了互信、互助、共贏的關系。 在單元樓門上,貼著一張特殊的“微公約”。業委會通過收集200多條業主建議,篩選出12條反映集中的問題,形成《海韻華庭小區文明公約》,用約定來規范行為、守護和諧。同時,在業主群開設“文明曝光臺”,對違反公約的行為進行圖文曝光,事務監督小組介入勸導,對屢教不改的,由業委會適時召開小區評理會,用群眾的力量規范群眾日常行為。讓公約從“紙上條文”變為“自覺行動”,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小區越來越像一個大家庭。春節,支部帶著黨員逐戶走訪高齡老人;物業員工生病,委員們自掏腰包買慰問品;改造施工中,有業主買來礦泉水、飲料、糕點犒勞大家……小區不僅環境變美了,人心也更暖了。(記者 郭妮妮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