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是緩慢的歸途
2025-08-26 16:54:17?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個尋常的午后,產房外,焦急等待的父親,是家族里六個兄弟姐妹中,最后一個即將迎來下一代的人。家族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期待著一個響亮的啼哭,宣告一個男孩的降臨,延續香火,也圓滿某種根深蒂固的期盼。然而,當護士抱著襁褓中的我,大聲喊出“恭喜啊,是個女孩”時,父親似乎難以置信,畢竟老張家從沒生過女孩。 幼時的記憶不足以理解父親的失落,卻在日后母親零碎的、帶著嘆息的敘述中,以及家族長輩偶爾提及的只言片語里,拼湊出了那個畫面:父親臉上的光彩瞬間黯淡,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落寞,轉過身,走出了那條充滿新生喜悅卻也見證了他巨大失落的長廊。他的背影,大概是融入了走廊盡頭,從窗外透進來的、蒼白的光線里,像一個被抽空了的影子。我的生命序曲,竟是以這樣一種近乎“不合時宜”的方式開場。 直到第二年夏天的某天清晨,父親終是心想事成。那一天,據說父親是笑著的,是從心底里透出來的那種、毫無保留的歡喜。他抱著弟弟,在屋子里踱步,哼著不成調的曲子,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來。那份喜悅,濃烈得幾乎要溢出來,與迎接我時的落寞形成了鮮明而刺眼的對比。 隨后的歲月,是漫長的、在對比中成長的時光。記憶里,父親的目光似乎總是不自覺地追隨著弟弟的身影。新奇的玩具,總是先落到弟弟手里;難得的零食,弟弟總能分到更多的一份;犯了錯,弟弟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寬宥。而我,在校門口偷吃零食,晚回家一小時,得到的是怒目圓睜的凝視,和踹在小腿上、毫不留情的一腳。 我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有用”,分擔家務,洗衣、掃地甚至學著做飯,笨拙地想要擦亮家里的每一寸角落。我努力讀書,將一張張獎狀貼在墻上,試圖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換取哪怕一絲額外的關注。然而,很多時候,我的勤懇似乎都沉入了深海,沒有回音。 轉變,發生在高中后期的某個黃昏。那天,突然接到父親在校門口等我的消息,是老師告訴我的。我揣著好奇,奔出校園。他打開后備箱,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個小小的折疊桌,穩穩地支在車后座上。然后,是一個沉甸甸的保溫桶。擰開蓋子,里面全都是我愛吃的飯菜:紅燒肉泛著油潤的光澤,翠綠的青菜,還有一碗溫熱的排骨湯,父親一份一份地拿出來擺在桌上,筷子擦干凈遞到我手上。從那以后,這樣的“特殊待遇”成了常態,內心的冰雪在日復一日溫熱的飯菜中緩緩消融。 如今,歲月已將往事打磨得光滑。當我回望那段交織著失落、委屈、探尋與最終溫暖的歷程時,心中早已沒有了芥蒂。我漸漸明白,父親也是時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他的身上,背負著傳統的觀念,家族的期望,以及他自身性格的局限。他最初的失望,或許并非針對我個人,而是源于一種未能滿足群體期待的挫敗感。而他后來的轉變,那笨拙卻真摯的關愛,是他內心深處父愛本能的蘇醒,是血脈親情穿越重重阻礙后的自然流露。 一場大哭,我終于釋懷了。 時光,將父親青絲染成白發,父女間的溝壑,被慢慢填平。那些曾橫亙在心間的疏離與誤解,在那個蟬聲鳴唱的夏天,悄然消融。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