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看廈門精準回應民生需求
2025-08-25 09:13:0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看廈門精準回應民生需求 在家門口“近”享美好生活 老人們在開元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包湯圓。 采訪團在外圖廈門書城采訪蓮興社區與外圖書城共建情況。 記者們走進好慷在家,了解該公司業務培訓情況。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 圖/記者 黃曉珍)67歲的蘇藝能出生在深田社區,67年不曾離開。留住她的,除了對“娘家”的依戀,還有社區越來越舒適便利的生活圈子。看病、購物、吃飯、學習、社交、休閑娛樂,幾乎都在15分鐘步行可達的范圍內實現。她的退休生活,也被社區和共建單位組織的各種活動填滿。每周三,她都在線預約好社區的多功能活動室,帶三四十名街坊鄰居一起上舞蹈課。“我是一個老人,在這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我一輩子都要住在這。”她說。 城市空間日益緊張,群眾需求只多不少,“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全面鋪開,是廈門對多元民生需求的精準回應。扎根群眾家門口的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斷向內生長、向外延伸,拉近鄰里關系、溫暖居住空間、提升生活品質,為城市居民帶來更強烈的歸屬感、幸福感。 增加供給 優化一老一小服務 在開元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85歲的廖奶奶和朋友們有說有笑地包湯圓。她在照料中心住了半年,只要老人們有需求,這樣的聚會活動常辦常新。85歲的陳奶奶做完髖關節置換手術后來此休養,護理員每天帶她做康復訓練,幫忙洗澡換藥,她笑稱自己在這里好吃好睡。 2024年正式運營的開元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采取民辦公助形式運營,為社區老人提供養老照料、日間照護、居家康養、營養配餐等多元服務。老人入住、床位管理,日托、短托后返居老人健康持續管理等業務均采用信息化管理,并融入各類活動場景與服務形態,形成具有廈門區域特色的照料中心管理系統。目前,照料中心已先后接收57位老人入住,床位長期住滿,配餐中心平均每天提供400多戶送餐服務。 今年暑假,市民孟亞給5歲的兒子小輝找到了放心的好去處——家門口的深田社區暑托班。小輝尤其喜愛繪本課,還在班上交到了新朋友,“上課是免費的,孩子既學又玩,非常開心。”無獨有偶,為滿足居民就近入園需求,今年嘉蓮街道蓮興社區新增了一所公立幼兒園——嘉悅幼兒園,目前幼兒園招生已滿,將在9月開園。 挖掘重構存量空間,就近建設普惠性托幼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是廈門“圈”出居民幸福生活的生動縮影。通過整合服務資源、配齊服務設施、豐富服務業態、增強服務能力,結合新零售、新業態、新消費模式,廈門61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已擁有商業中心、綜合超市、維修店、家政點、養老站點等完整配套,共有商業網點2.12萬個,充分滿足居民托育養老、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等各類需求,形成試點先行、標準引領、全域提質的廈門實踐經驗。近日,廈門入選商務部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便民生活圈進一步向優質升級。 打響品牌 家政服務提質擴容 打開好慷在家小程序,上門收納、做飯、保潔、維修、洗寵、干洗、小戶型打理等服務一應俱全,消費者只需點點手機在線下單,家政人員就會根據預約時間上門服務。除了傳統的養老和母嬰護理服務,廈門的家政服務正向更多細分領域提質擴容。 這幾年,從事上門保潔的苑麗喜三不五時參加各類培訓,隨著家政服務內容的升級,她的工作內容標準也不斷調整,“專業工具包有了哪些更新?7種顏色的清潔布分別用在什么地方?這些是我們的必修課,每一次上門都要按操作規范和服務標準來執行。”好慷在家培訓師李玉紅說,今年公司新增了十余個家政工種,針對行業通用標準和公司自定標準,培訓內容都更加精細,“我們不僅給自己的員工培訓,也在對外培訓中輸出這些內容,期盼大家共同提升行業水平。” 家政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找家政像在開盲盒,是許多消費者詬病的一個現象。廈門通過推動家政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破題,將推動家政服務領域標準制定工作納入《廈門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意見》,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累計發布10項地方標準、6項團體標準,涵蓋企業信用等級、家庭搬家、家居清潔等領域,參與2項國家標準制定。還在全國首創兩岸家政術語對照標準,成立全國首個兩岸(廈門)家庭服務業中心。 以標準提升為牽引,廈門有力推動家政服務業提檔升級,朝品牌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全市擁有6家全國領跑企業、4家“全國家庭服務業百強企業”,8家“全國家庭服務業千戶企業”,1家中國智慧城市O2O領軍企業,4家福建省家政服務業領軍企業,行業規模和規范度居全國前列。廈門市商務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陳躍進表示,廈門從促進家政服務企業規范化、數字化,家政從業者職業化,家政服務標準化、品牌化、智能化等方面,持續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初步形成信用監管+產教聯動+品牌引領的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模式。 廈門還在探索“物業服務+家政服務”新模式——物業工作人員做家政助理,為業主提供基礎服務;專業家政師則入駐社區,提供更多深度業務。這種“基礎服務+專業服務”的分層模式,不僅讓家政服務業更深度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也進一步擴大家政市場容量,更好發揮家政服務業對增加就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