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名醫 | 暑期近視矯正手術熱度攀升 廈大附一醫院眼科主任李世迎詳解關鍵問題
2025-08-15 12:5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0f044e76febdd725eba068eb48d572f7
眼科主任李世迎對患者進行眼部檢查 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東南網8月14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劉學佳 李奇)暑期來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門診迎來近視矯正手術咨詢高峰。據統計,近期門診咨詢量較平日增長2至3倍,18至30歲的年輕群體成為主力軍,其中高考畢業生、大學生、職場新人及參軍預備人員占比突出。針對這一現象,該院眼科主任李世迎就近視矯正手術的適應人群、術式選擇、術后護理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手術適配需嚴格評估 并非所有人都適合 近視矯正手術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需滿足多項基礎條件。李世迎介紹,通常適合年齡在18歲以上、50歲以下,且近視度數穩定2年以上,度數變化小于50度的人群。但這并非唯一標準,還需綜合評估每個人的近視度數、角膜厚度、眼底健康、職業需求等因素,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有效和長期穩定。 “建議患者到醫院做綜合性評估,從而制定最佳的摘鏡手術方案。”李世迎提到,比如,度數較高的患者要查看角膜厚度是否足夠,手術前還需排除眼部疾病,像角膜病變炎癥、視網膜脫離等,以及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哺乳期和孕婦也最好避開手術。 據了解,近視矯正術前檢查包含十余項精準檢查,一般當天即可完成。在評估過程中,就有部分患者會因眼部或全身情況被勸退。比如,有患者角膜太薄,若進行切削手術,剩余角膜會更薄,存在較大風險,這類患者可能更適合晶體植入手術;還有些患者因高度近視導致眼底有病變,這種情況下需要先治療眼底,之后再考慮角膜手術。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對于暫時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會明確告知并給出相應建議。 對于佩戴隱形眼鏡的患者,術前停戴時間有明確要求。據介紹,軟性隱形眼鏡一般需停戴一周以上,RGP這種硬性隱形眼鏡通常要停戴一個月以上,而OK鏡這種塑形鏡,建議停戴三個月以上。 術后并發癥不多 科學應對可自行恢復或適應 目前,近視手術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角膜手術,就如同在角膜表面“雕刻鏡片”;第二大類是晶體手術,即把“眼鏡”放入眼內。角膜手術又分為全飛、半飛和表層手術,晶體手術主要是ICL植入手術。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角膜情況、度數、需求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談及術后并發癥,李世迎表示,并發癥其實不多,常見的眼干、眩光、視力波動等癥狀,多數可通過使用人工淚液等藥物自行恢復或適應。以眩光為例,其因角膜切削區域與瞳孔直徑范圍差異導致,尤其夜間可能明顯,但患者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后,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術后短期內的護理對預防感染和促進恢復至關重要。專家建議,患者術后要避免揉眼,洗臉時改用面巾或棉柔巾輕擦,防止眼部受刺激,同時必須嚴格遵醫囑點眼藥水,預防感染。 近視矯正手術并非一勞永逸 預防近視需重視 很多人關心近視矯正手術是否能一勞永逸,術后是否會再次近視? “近視矯正手術并非治愈近視,術后再度近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李世迎指出,手術只是矯正了當前的近視度數,不能阻止近視繼續發展,也無法消除其他眼部疾病的風險。如果術后仍保持不良用眼習慣,可能會出現輕度回退或視疲勞,所以術后的用眼管理同樣重要。 不過,他提到,再近視的概率是可控的,成年人度數穩定且術后科學護眼,大多數能長期保持清晰視力。但即使視力矯正后,也需每年進行眼底檢查。 除了手術相關問題,預防近視也備受關注。按照國際建議,應遵守20-20-20-20黃金法則:用眼20分鐘,抬頭看20英尺(約6米)以外的物體持續20秒,同時眨眼20次。若工作繁忙,可簡化為每用眼40分鐘,休息5-10分鐘。此外,要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盡量達到2小時的自然光暴露。同時,要保持正確的用眼姿勢,即一拳一尺一寸,減少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以減輕視疲勞,并注意環境亮度適宜,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