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農村集體資產進入平臺“陽光交易”實現高增值
2025-08-13 09:22:4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農村集體資產進入平臺“陽光交易”實現高增值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創新推進“黨建+農交”與“數字+農交”雙輪驅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近日,在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和駐局紀檢組的指導推動下,湖里區金山街道金湖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所屬的金湖社區湖邊御景D區配套商業店面,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交易。經過中心精心組織和廣泛推廣,數字化網絡競價輪數達740輪,其中單個店面最高競價59輪、租金最高增值76%,32處店面總成交金額1029萬元,總增值金額260萬元,總增值率33.8%。“數字化陽光進場交易”再次實現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保值增值。 不僅湖里區的村(居)資產通過廈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實現高溢價增值,翔安區西爐社區多個店面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數字化競價增值率也突破了75%。 這是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在落實持續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開展“奮力拼搏、奮勇爭先”專項行動,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批鮮活案例。 今年以來,廈門農村集體資產進入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實現高增值案例不斷增多。湖里區鐘宅畬族社區新家園租賃農村產權交易項目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公開競價實現農村集體資產增值1900萬元,成交額1.38億元。廈門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陽光交易”還拓展到村集體采購領域。海滄區后井村集體所屬采購項目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數字化競價,節約資金達40%。 為進一步優化平臺服務,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最新推出了為村集體免費提供“上門安裝招租宣傳廣告設施”的專項服務,獲得了村集體的普遍歡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黨員深入農村、社區開展下沉式交易服務,在全國率先創新“黨建+農交”與“數字+農交”雙輪驅動的廈門模式,累計完成農村產權交易達6.8億元,為村、社區干部提供了廉潔制度保護,實現了“讓政府放心、讓村里安心、讓村民開心”。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的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也是廈門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累計交易達35萬噸,僅在同安區軍營村一個村就為村民新增交易收入45萬元。全國多地紛紛來廈門學習農村產權交易的“廈門模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