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名醫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趙小燕:別等!“青春痘”要盡早治療
2025-08-13 10:2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3ab635a3f08c5818f4fb645639e053cb
趙小燕與患者溝通 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東南網8月13日訊(本網記者 劉學佳 夏菁 李奇)暑期以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痤瘡患者數量明顯上升,針對這一現象,該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趙小燕近日接受采訪,就青少年痤瘡的成因、防治誤區及科學護理方法進行了詳細解讀。 用手擠痘有風險 不良習慣易誘發痤瘡 “痤瘡(俗稱‘青春痘’)的產生主要與毛囊口堵塞、皮脂腺異常分泌、痤瘡丙酸桿菌繁殖引發的炎癥反應相關,不同程度的患者癥狀表現差異明顯。”趙小燕介紹。 “進入暑期后,初三、高三畢業生以及返廈的大學生成為痤瘡就診的主力軍。”趙小燕指出,青少年痤瘡的誘發與多種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在作息方面,熬夜是重要誘因,建議青少年堅持在23點前入睡;飲食上,甜食、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及脫脂牛奶的攝入可能加重癥狀,便秘也會增加患病風險;此外,女性頻繁使用粉底、粉餅等粉質化妝品,易堵塞毛孔誘發痤瘡。 “認為‘青春痘不用治,過了青春期自然會好’是錯誤的。”趙小燕強調,痤瘡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粉刺)、中度(粉刺+炎性丘疹、膿皰)、重度(出現囊腫、結節、疤痕)。輕度痤瘡可能自然好轉,但中重度痤瘡若不及時治療,極易留下皮膚損傷。 她特別提醒,用手擠痘存在風險:位于面部“危險三角區”(兩側口角至鼻根區的三角區域)的痤瘡被擠壓后,可能引發顱內感染;同時會加重局部炎癥,形成痘印、痘坑。 戰“痘”要科學 分期治療配合護理 針對不同程度的痤瘡,治療方案各有側重。趙小燕介紹,輕度患者可外用阿達帕林凝膠;中度患者用口服米諾環素,配合外用夫西地酸或過氧苯甲酰凝膠;重度患者需口服異維A酸膠囊或接受光動力治療等。 治療周期因病情而異,輕度痤瘡約3-4周可見改善,中重度則需數月治療并定期隨診。在日常護理中,趙小燕建議用溫水早晚洗臉,油性皮膚可使用去油洗面奶,同時做好保濕與防曬。“紅色痘印若不注意防曬,可能轉化為更難消退的褐色痘印,防曬可選擇打傘、戴帽子或使用乳液類防曬產品。” 避免盲目用藥 及時就醫是治療關鍵 “部分青少年自行購買藥品,使用方法不當,反而會加重皮膚問題。”趙小燕舉例,夫西地酸乳膏、阿達帕林需夜間局部點涂,薄薄使用,大面積使用易引發刺激反應;口服異維A酸膠囊需在肝功能、血脂正常的前提下,針對中重度痤瘡使用。 她提醒,青少年若出現痤瘡問題,應盡早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形成痘印、疤痕,影響皮膚美觀及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