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廈門集美:深化移風易俗 文明新風進萬家、暖人心

2025-08-07 10:0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黃莊社區開展移風易俗宣傳(集美區委文明辦供圖)

東南網8月7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 通訊員 許啟明)不搞天價彩禮、簡化婚禮儀式喪事不擺流水席、倡導文明祭掃舉辦集體壽宴、訂立村規村約……從“面子工程”到“里子文明”,一場“加減法”在集美悄然發生,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近年來,廈門市集美區以文明實踐為載體,創新推行婚喪禮俗改革、殯葬領域整治、文明新風品牌打造活動,讓陳規陋習漸退場,清新風尚入人心。

婚喪禮俗改革 破舊立新見實效

以前,灌口黃莊婚喪嫁娶、“封建日”事宜繁瑣,攀比之風蔓延,給居民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黃莊社區取消“封建日”,統一操辦標準,用文化替代宴請等舉措,“減”去陋習負擔,“加”出文明新風。

這只是集美區聚焦“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民俗節辦”三項改革,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減輕群眾人情負擔的一個縮影——深青村改“封建日”為“古驛文化節”,頂許村以老人集體生日會替代鋪張祝壽……全區因地制宜推進婚喪禮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集美區開展32場新辦婚禮、125場簡辦喪事,合計節辦57場民俗事。

“不要讓天價彩禮成為幸福婚姻的絆腳石。”近日,集美街道盛光社區“倡導文明新風,抵制不良婚俗”移風易俗主題課程現場,文明實踐站社工組織居民觀看微短劇《彩禮》,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文明婚俗意識;通過“文明相傳”等互動游戲,在寓教于樂中打破陳規陋習。

依托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矩陣,2025年起,集美區以“整治殯葬領域亂象”為突破口,打出移風易俗“組合拳”——緊盯關鍵時間節點,在30余個公交場站、閱報亭及4處農村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周邊投放、更新公益廣告;拍攝《祭掃?文明有禮》公益宣傳片,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尚。

“樹立厚養薄葬、文明禮葬新觀念……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做文明之風的倡導者和傳播者……”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契機,文明實踐站開展40余場文明祭掃、厚養薄葬等主題活動,號召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祭祀理念,將移風易俗理念融入傳統節日文化。

雙嶺村快板說唱團練習移風易俗快板(集美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新風培育 多元載體倡新風

除了摒除陋習、歪風,集美區還以品牌活動、節日專題、日常宣傳等多元載體,號召群眾樹立文明新風尚。

“我們以‘新風秀’為紐帶,凝聚全民之力,吹響文明建設的集結號。”今年5月,集美區啟動文明實踐“新風秀”活動。以這一品牌活動為引領,通過“專業引領+全民參與”模式,鼓勵市民用鏡頭記錄文明瞬間,挖掘集美文明故事,推動全民參與新風傳播。

今年端午節前夕,海峽兩岸龍舟賽如期舉行。集美區創新舉辦“五美市集”,通過“賽事+文明”模式,組織高校志愿者、文明家庭參與“文明觀賽”宣傳,讓文明新風吹拂龍舟池兩岸,在兩岸嘉賓面前展現了文明集美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

除了清明節、端午節等特殊節點,文明新風培育一直是集美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日常工作重點。依托文明實踐平臺陣地優勢,集美區把移風易俗搬進古厝戲臺、口袋公園、驛站講堂,常態化打造沉浸式文明課堂。

例如,雙嶺村培育快板說唱團,原創《快板說唱傳能量,文明殯葬樹新風》《垃圾分類快板說,唱響文明新風尚》等快板說唱表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朗朗上口的節奏,向群眾宣傳文明理念、倡導摒棄陋習。

今年上半年,集美區共開展360場移風易俗主題活動,文明新風潤物無聲。此外,通過文明交通、文明養犬、全民閱讀等提升市民素養的行動,讓文明成為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的日常體驗。

西亭社區志愿者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集美區委文明辦供圖)

典型示范帶動 榜樣力量樹標桿

今年1月,集美區在總結前期“四查合一”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并建立了該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評估工作機制。其中,移風易俗從“加分項”上升為核心指標和必答題,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地位愈加凸顯,制度化、指標化、常態化的閉環管理模式已然形成。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近年來,集美區在文明新風培育方面因地制宜、持續探索,挖掘村(居)老人協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銀齡”志愿隊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的作用,充分激發基層治理“內動力”,讓“自家人”管“自家事”,扎實推進治理效能持續提升,進一步擴大移風易俗行動覆蓋面。

在西亭社區,“一切從簡,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被寫入村規民約。三興社區創新把紅白理事會與“文明小講堂”“積分制”結合,老人協會負責評分、兌換,推動文明行為可量化、可激勵。去年,該社區入選市級城鄉文明融合創建試點村。僑英街道也成功推廣老人協會成員兼任紅白理事會骨干的模式,實現“一村一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集美區還扎實推進“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選樹宣傳工作,傳播身邊好人好事,涵養文明新風。例如,多層級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陳清州,省級道德模范紀惠嬌、周育輝等先進典型的事跡宣傳,以榜樣引領新風。此外,落實禮遇幫扶政策,持續慰問道德模范,傳遞“德者有得”價值導向。  

“從約束‘人情負擔’到涵養‘文明自覺’,集美移風易俗實踐改變了群眾的行為習慣,更重塑了城鄉精神風貌。”集美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探索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通過制度規范、柔性引導雙輪驅動扎實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繪就人文集美文明和諧新畫卷。

鳳安社區“倡導移風易俗,喜事文明操辦”活動現場(集美區委文明辦供圖)

志愿者開展移風易俗宣傳(集美區委文明辦供圖)

海峽兩岸龍舟賽賽場旁,志愿者開展文明觀賽宣傳(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