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讓我們靜待詩花朵朵開”——專訪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雪野
2025-08-01 17:00:1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雪野帶領孩子們到戶外與詩歌“親密接觸”(擔當者行動教育基金會供圖) 雪野帶領孩子們到戶外與詩歌“親密接觸”(擔當者行動教育基金會供圖) 用“經典引路”喚醒詩心 如何讓孩子寫出好詩?雪野的答案簡潔而深刻,“不在辭藻,而在真心。蹲下來看一朵花搖曳,觀察一只螞蟻搬運,讓心與萬物共振——這樣的文字,自然能打動人。” 他提出“八字方針”:經典引路,我們陪護。“不要迷信創作法則,只需把經典童詩讀給孩子聽。當《雪人》的童話在教室回響,當《月亮長出了腳》的意象在田野生長,孩子的想象力會自然展開。”雪野分享了一個案例:寧海力洋村的孩子們在古村創作360首詩,其中37首登上《中國少年報》。“秘訣就是每天讀詩、聽詩,讓文字在腦海中變成流動的畫面。” 童詩不是孩子專利 成年人更需要“返童” “童詩是成年人的時光機。”雪野笑稱,“它讓我們穿越回無憂無慮的童年,擦拭蒙塵的心,然后與孩子的手緊緊相握。”他批判了一種偏見:“認為童詩幼稚,是極粗淺的認知。童真童趣是高級審美,甚至難以企及的藝術境界。” 他舉例道:“讀一首《小河》,成人會想起童年捉魚的快意;讀《球》,父母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童詩的魅力,在于它讓成年人的心變得柔軟、透明,重新獲得對世界的希望。” “犟”精神 38年,一條路,一顆心 作為“犟龜杯”的靈魂人物,雪野被朋友稱為“溫潤如玉的犟人”。當被問及如何將“犟”精神融入童詩推廣時,他的回答充滿力量:“38年,我一意孤行地走在兒童詩教育路上。孤獨時,就告訴自己:再堅持一步,種子終會發芽。” 他提出“犟”的三重境界:犟氣、犟心、犟行。“犟氣是選擇孤獨道路的勇氣,犟心是觀察孩子的細膩,犟行是持之以恒的實踐。”雪野動情地說,“當看到孩子通過詩歌懂得自然美、人性美,這種審美能力的獲得,就是我作為‘犟人’的最大鼓勵。” AI不能代替童真 誠信比獲獎更重要 本屆大賽中,個別作品出現AI創作痕跡,甚至完全抄襲,這讓評委們多了一絲憂慮。雪野直言:“孩子是單純的,但家長想獲獎、要榮譽的心態,是對童真的誤導。”他嚴肅呼吁:“父母的言傳身教決定孩子的成長。這種‘作弊’行為,本質是教孩子用謊言面對世界——比寫不出詩更可怕。” 他提出解決方案:“下一屆將加強原創審核,但更希望家長明白:童詩的意義不在獎項,而在讓孩子學會真誠表達。” 寄語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采訪尾聲,雪野分別為孩子、教師、志愿者送上寄語: 對孩子:“你是一朵花,今天不開,明天不開,老師都等著你。只要你心中有花,就是一朵花。” 對教師:“請呵護童心,敬畏童心。拉著孩子的小手走在詩意路上,你的心會心變得很寧靜,會與孩子們的心貼在一起。” 對志愿者:“13年相伴,每一次行走,幸福的是我。每做一次公益,就是讓自己‘干凈’一次。我們要像犟龜,不為盛典,只為每天行走,帶著犟氣與匠心前行。” 【后記】 正如雪野所說,童詩是土壤上開出的花朵,他的使命則是為更多孩子播種詩歌的種子,用詩歌照亮他們的內心世界。從20世紀80年代嘗試童詩寫作與教學開始,雪野持之以恒尋找貼近少年兒童生活的詩教載體,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教風格。他推動全國首個兒童詩研究中心落地家鄉浙江寧海的鄉村,開展一節又一節“田野詩歌課堂”。如今,雪野的兒童詩教育基地陸續在湖北十堰、廣東深圳、江蘇吳江等地開設,越來越多鄉村被濃濃的文藝氣息包裹。 雪野既是文學的“浪漫主義者”,也是公益事業的“長期主義者”,身為“擔當者行動”公益組織的一分子,他樂于助人、積極奉獻,截至目前已累計捐贈20多萬元書籍,在全國構建起近百個鄉村班級讀書角,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了看世界的又一窗口。他帶著“犟精神”,正用腳步丈量著童詩與鄉村的無限可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