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煙火半城山
2025-07-30 11:14:02?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年少讀張恨水先生的《紙醉金迷》,里面有這樣一段描寫:“東沿江的碼頭,那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那種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訪朋友,你一腳跨進他的大門,那可能不是他家最低的一層,而是他的屋頂。”這奇特的敘述,像一粒種子埋在心里,悄然生發出游歷重慶的念想。 金秋十月,終于踏上了入渝之路。甫出機場,坐上山城特有的黃色出租車,車身便在那蜿蜒起伏的道路上,如同行船般隨勢上下。道路兩側火鍋店鱗次櫛比,循著導航,我們選定了一家地圖顯示就在近處的店鋪。出發后才發現,所謂的“近處”,需垂直向下走過一段足有八十級的陡峭臺階。逐級而下,抬頭只望見兩側樓宇的窗欞懸在頭頂,這才真切觸碰到張恨水先生筆下那令人詫異的“屋頂大門”,算是初嘗了8D重慶的魔幻。 店家的九宮格火鍋是“全紅鍋”,思忖再三,終是選了鴛鴦鍋作底。點上幾碟肉菜,輔之毛肚、黃喉、鴨血、貢菜,紅湯翻滾,熱氣氤氳出濃烈的椒麻香,油星噼啪作響。湯沸后,毛肚在筷尖顫躍,仿佛呼應著窗外起伏跌宕的山城。眾人圍爐,觥籌交錯,沸湯騰起的煙靄里,便是重慶滾燙而豐盈的半城煙火氣。 待腹中漸暖,酒意微醺,夜幕已輕輕籠下。信步踱至江灘公園,清風拂面,蕩滌著方才的塵囂與濃烈。不遠處,千廝門大橋如一道金色的光練懸于墨空,洪崖洞層層疊疊的燈火燦若星漢,沿著崖壁傾瀉入江,與水流揉作一片璀璨迷離的光影。波光粼粼,霧靄輕縈,人們歡呼著,用光影記錄這水岸交織的夢幻。 翌日醒來,輾轉至嘉陵江畔。兩岸建筑依山壘砌,櫛比鱗次,一根鋼索如古橋臥波,悠然橫貫江面之上。索道這端是龍門浩老街掩映的簇新綠意,那端是白象居舊巷錯落的斑駁痕跡。乘著這“鋼索上的時光之梭”緩緩滑向江心,轎廂內,來自天南地北的旅人憑窗靜望,有人望著腳下奔流如涌的江水,眼眶微紅,低聲默念著“母親河啊”。四圍沉默,唯余纜車滑過鋼索的低吟,那一刻仿佛有溫柔的熨帖撫過人心。 復至朝天門碼頭,長江的雄渾與嘉陵的秀逸在此匯流交纏,旋即奔騰東去,浩蕩無回。江面薄霧如紗,遠處萬噸客輪汽笛聲聲,正待揚帆三峽;近處摩登的來福士大樓玻璃幕墻映著天光云影。我凝望著這交匯激蕩的漩渦,眼前恍惚重疊起昔年“陪都”的影像:逆流而上的木船承載著抗戰的物資與離鄉的背囊,保存著血脈的溫度;而多少巴蜀男兒,正是從這江埠毅然辭別故土山城,奔赴遠方舍生忘死的疆場。 歲月奔逝,滄海桑田。今日江岸繁華鼎盛,百姓熙攘安樂,令八方來客為之驚艷。兩江依舊東流不舍晝夜,霧氣散去,客輪漸漸消失在視野盡頭。站在這曾硝煙彌漫而今流光溢彩的岸石上,望著腳下階梯上如織的人影與遠處層層疊疊直上云霄的樓臺燈火,忽而徹悟:這半城氤氳的人間煙火,與半城嵯峨的起伏群山,本就是無數平凡的腳步與脊梁,在歲月長河里用血淚與熱望堆疊出的不朽傳奇。山河新天,誠如斯言。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