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扇子清風來
2025-07-30 10:48:11?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扇子扇清風,扇夏不扇冬,誰要問我借,叫我老公公。”這是關于扇子的一句鄉間諺語,可見,過去扇子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鄉下扇子有兩種,一種用麥稈編制而成。挑選色澤光潔的麥稈,剝去外皮,放在太陽下充分曬干后,就可以在石碾子里將麥稈壓扁。麥稈壓扁后,就可以著手編制了。麥稈一圈圈編好后,再用針線縫合,外緣用布條滾邊。考究點的,麥稈扇的中間兩面都縫有圓形繡花布條,多以鴛鴦戲水、喜鵲登梅等傳統題材。最后一項工序是安裝手柄。手柄自然是用竹子做的,把竹子刨成薄片,其中一面要有篾青,但也不能太厚。薄薄的竹片從中間對半刨開,安裝在扇面的竹片長短不一,短的在扇面中間,而長的則在扇面的五分之三位置上,竹片上各鉆有小孔,以備穿線釘牢固。如此,輕搖扇子,竹片有韌性,扇起來不吃力,而且風大。 另一種是用棕櫚葉做成的扇子。從棕櫚樹上砍下完好無損的棕櫚葉,用剪刀修剪成半圓形,邊緣用布條縫合好,手柄就是葉柄,用刀削平整就可以。這種棕櫚葉做成的扇子輕便,但比較容易破損。 扇子對于我們男孩子而言,是沒有耐心拿著它悠哉輕搖的。要是實在熱得滿頭大汗,上前一把奪過女孩子手上的扇子,狂扇幾下就又還回去。但也有情愿的時候,那就是給愛講故事的喬老爺打扇子。孩子們最愛聽喬老爺講故事,但喬老爺講故事喜歡叫我們抓癢、打扇子。伺候得舒服,故事也就講得精彩。孩子們輪番討好喬老爺,雙手握住扇子站在喬老爺身后,嘴里還默念打扇的次數。有時,故事聽得入迷了,一直不停地打扇,直至手臂酸脹,才頓悟過來。 扇子除了用來扇風、撲打蚊子外,大人還喜歡用扇柄打小孩。一次,我和同伴到村頭黃阿婆家偷棗吃。黃阿婆家的棗樹很高,我們撿來木棍朝棗樹上扔,卻不想把阿婆家房頂上的瓦片打破了。黃阿婆上我家告狀,認為是我帶的頭。母親二話沒說,抄起椅子上的一把麥稈扇子,將扇面折疊起來,追著我一頓打。扇柄打在身上,留下一道道紅腫的印子。由于打得狠,扇柄也都脫落下來。 最溫馨的是祖母手中的扇子。晚上,大家把竹床或躺椅搬到弄堂里,坐在竹床上聽大人說話聊天。一旁的祖母緊挨在我身邊,手里的那把麥稈扇不停地扇著,淡淡的麥稈清香在鼻翼間流轉。月上枝頭,伴著田野蛙鳴,我的睡意漸漸襲來。祖母一邊為我打扇,嘴里一邊輕輕哼著歌謠,直到我進入夢鄉。 如今,有了風扇、空調,我們再也不用費力地去打扇了。然而,每當夏夜來臨,我還是忍不住想起祖母手中那輕搖的扇子和輕柔的歌聲,還有在夢中飛舞的蜻蜓和天空中眨眼的星星。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