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東輝村肖博士:用雙腳丈量田地 以才智激活鄉土
2025-07-30 10:35:05?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從“書生氣”到“泥土香” 用雙腳丈量田地 以才智激活鄉土——灌口東輝村肖博士駐村記 圖:肖明康在小龍蝦垂釣基地。(翁騰祥 攝) 在集美區灌口鎮東輝村,提起駐村選調生肖明康,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肖博士” 。2023年,從同濟大學博士畢業的肖明康,毅然選擇扎根廈門鄉村。兩千多個日夜交替,他用雙腳丈量田地,以才智激活鄉土,在東輝村的土地上書寫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答卷。 撂荒地變身網紅打卡地 每逢假期,東輝村的小龍蝦垂釣基地游人如織。誰能想到,這片熱鬧非凡的稻田,數月前還是一片撂荒地。2025 年春節,肖明康在湖北老家發現“稻蝦輪作”模式兼具糧食安全保障與助農增收的雙重優勢,決定將其引入東輝村。 面對“學新能源汽車的博士懂養蝦嗎”的質疑,肖明康沒有退縮。他四處奔走,對接幫扶單位籌得資金,邀請老家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聯系蝦苗。雖然養蝦之路困難重重:復耕地蓄水困難,他和伙伴深夜鉆進涵洞連接水管;從漳州運送蝦苗時,小龍蝦蹦出筐外,高溫下整車腥臭味刺鼻……肖明康笑著說道,“就一股腦地給做下去了。” 今年4月,東輝村首批小龍蝦喜獲豐收。肖明康趁熱打鐵,打造垂釣基地,推動文旅融合。短短兩個多月,基地吸引游客3700余人,為村集體增收近8.5萬元。 192盞路燈點亮鄉村夜 除了產業發展,肖明康還時刻把村民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剛到村里時,村民多次反映路燈缺失,夜間出行不便。為此,他啟動“輝光工程”民生路燈建設項目。為籌集款項,肖明康發揮專業特長,幫助村里的廈鎢企業調試產品、申請專利,并對接高校資源合作,成功換來企業對路燈建設的首筆捐贈。 2024年底,192盞路燈在東輝村亮起,實現村莊路燈基本全覆蓋。一盞盞明亮的路燈,不僅照亮了村民的出行路,更溫暖了村民的心,成為村民們交口稱贊的惠民工程。 扎根鄉村書寫青春答卷 讀了二十多年書的肖博士,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農村開展工作?肖明康選擇從學閩南話開始,一句簡單的“吃飯”“泡茶”打招呼,迅速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他走村入戶,主動與村民交流,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我在學生時代就光榮地成了一名共產黨員,我記得在入黨申請書中寫到自己想為老百姓多做些事情,多做些實事,我們老師也經常教導我們要真正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個7月,肖明康即將結束在東輝村兩年的駐村工作。曾經帶著書生氣的博士,如今已褪去青澀,在田間地頭的摸爬滾打中,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間,書寫了自己的青春答卷。(記者 郭妮妮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