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場青春的修行
2025-07-30 09:54:18?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九九六年,我參加高考。那年的夏天,熱得格外早。五月未盡,教室里的電風扇便已晝夜不停地轉著,攪動著青春的汗水與夢想。那時的我們,像一群虔誠的苦行僧,在知識的廟宇里默默修行。 清晨五點的宿舍樓道,總有幾個身影蜷縮在燈光下。英語單詞的背誦聲與遠處早起的雞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們獨特的晨課。手指被圓珠筆磨出的繭,眼睛熬出的血絲,都是這場修行留下的印記。班主任老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讓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生怕一松懈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我的座位緊挨著窗,遠處的麥田一片金黃,麥香隨風飄進鼻翼,飄落在我的模擬卷上。田野里那些匆忙的身影總是讓我出神,想著他們割麥子的喜悅,心中一股拔地而起搶收麥子的沖動。同桌小林總會適時地用鉛筆輕敲桌面,將我從遐想中拉回現實,課桌上堆積如山的試卷是我們共同的修行功課。 食堂的飯菜越來越難以下咽,但母親腌制的辣蘿卜干卻成了宿舍里的珍饈,就著白米飯我們能吃出人間至味。深夜里,幾個人分食一包方便面,連最后的湯渣都要用開水涮了喝掉,物質的匱乏與精神的富足,在這個夏天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考前一個月,李梅暈倒在走廊上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她蒼白的臉色與散落的復習資料形成鮮明對比。三天后她回到教室時,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筆記遞了過去,沒有人說話,但那種默契的關懷正是青春修行中最珍貴的饋贈。 七月七日,我在黎明前醒來。站在宿舍陽臺上,看著晨霧中的遠山,突然明白了父親那句話的分量:“人這一生,總要為自己認真活一回。”這三年的點點滴滴,在這一刻都有了答案。 去考場的路上,父親騎車載著我,他的后背像一堵墻為我擋住了風塵。在校門口,他塞給我的兩個煮雞蛋還帶著體溫,“平常心”三個字,是他給我的最后囑咐。轉身走進考場時,我沒有回頭,但能感覺到他的目光一直追隨著我。 那年高考作文給出了《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兩幅漫畫,要求考生就這兩幅漫畫進行評說。這讓我想起了父親,他是個木匠,他的雙手布滿老繭與傷痕,卻能在木料上雕刻出精確到毫米的紋路。記得我十歲那年,他教我使用刨子:“下刀前要量七次,刨一次。”那時的我總嫌他啰嗦,直到有一次我擅自做主,將一塊上好的梨花木刨得凹凸不平。父親沒有責備,只是默默地將那塊木頭重新打磨,最終做成了一把小椅子,至今仍放在我的書房里。他教會我,專業不僅在于技術,更在于對每一個細節的敬畏。筆尖在紙上流淌出的,不僅是墨水,更是整個青春的足跡。 當最后一科結束的鈴聲響起,教室里爆發的歡呼聲驚飛了窗外棲息的麻雀。有人將復習資料拋向空中,像是放飛了所有壓抑。我安靜地收拾好文具,走出教學樓。夕陽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仿佛要延伸到未來的遠方。 如今才懂得,高考不過是青春修行的一個道場。那些晨讀的微光,夜習的燈火;那些分享的方便面,傳閱的參考書;那些為一道題爭得面紅耳赤的午后,為一次進步相視而笑的瞬間。 二十八年過去,考卷上的題目早已模糊,但那種心無旁騖的專注、破釜沉舟的勇氣,卻成了生命中最堅固的基石。每當人生遇到坎坷,我總會想起那個夏天——想起麥子金黃中奮筆疾書的自己,想起明知前路漫漫仍勇往直前的少年們。 高考這場青春的修行,教會我們的從來不只是知識,更是如何成為一個堅韌而溫暖的人。那些看似枯燥的日日夜夜,最終將我們雕琢成了更好的自己。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