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玩水趣味多
2025-07-30 09:53:16?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某天,我在陽臺上看見一對母子正在河堤上開心地玩水。剛下過雨,堤岸上有一攤兩米來寬、十來米長的積水。先是孩子脫了鞋子放在一邊,然后蹚進水中踩踏,接著在水灘里快速踢起了水,水花濺起了白色的漣漪。母親舉著手機在水灘邊上捕捉孩子的鏡頭,邊拍攝邊避開積水。可能是受到母親的鼓勵,孩子在水中來回地跑了起來,就像一條快樂的小魚在水波里歡快地游來游去,又像一條小船在開心的海洋里遨游。大概母親也被感染了,索性也脫了鞋子,挽起裙子,跟孩子一起跑了起來,在九樓陽臺上的我仿佛也聽到了他們快樂的笑聲。 看著他們悠閑自在地在水中游走,水花四濺,我想起了自己童年時玩水的情景。自小生活在水鄉的我們,開門見水,出門坐船,水是我們最好的玩伴。一年四季,我們在河里捉魚摸蝦,抓螺摸蛤,既好玩,還可以作為家里加菜的美味。那時候,不管冷熱,河里總有人在游泳,更別說炎炎夏日里的熱鬧。我們不僅從小學會了游泳,還學會了劃槳撐船,幫助大人運輸糧食、肥料或勞動工具、器械等,到農田里勞作,累了到河里洗一把臉,臟了到河里轉幾個圈,不亦樂乎。 我們麻涌地處珠江水道入海口段,瀕臨獅子洋,是咸淡水交界之地,河涌滿布,每天都有兩次潮汐。農歷初一、十五時中午和深夜的水位是最高的,初八、廿二前后下午五點左右,當水位退去,河床幾乎見底。夏日里,如果傍晚剛好下完大雨,太陽重新上崗,魚蝦都會趕集似的跑出來透氣,真是隨手可拾,俗稱“蝦埋寨”。大人、小孩們拿著簸箕,光著腿腳下了河,不一會兒就拾得滿滿一大筐。大家喜笑顏開,都在比誰的收獲多,也顧不上滿身滿臉的泥漿,因為,一頓豐盛的晚餐正在向我們召喚。 最好玩的是“水浸街”了。水浸街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連日的暴雨造成街頭、路面流水不暢,二是河水水位暴漲倒流到村里巷中。每當有水浸街,孩子們都脫了鞋、褲,跑到巷中、街上踏水、跳舞,一邊踢水,一邊高唱:“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那時的大人也不管我們,讓我們隨意瘋狂、嬉笑,玩累了回到家里用水沖洗一下就好了。 剛才那位母親也許正是勾起了童年的快樂回憶吧?再往河堤望去,母子倆正在比手自拍,臉上的笑容甜美動人。他們腳下的麻涌河也唱著愉快的歌向前奔去。這條母親河見證了一河兩岸的變化,見證了小村落到城鎮的蛻變,昔日的小橋變成了大橋,昔日的茅屋房舍變成了高樓大廈,人們不再依賴小船出行,各種汽車穿梭往來。每當夜幕降臨,兩岸燈光璀璨,倒映在河面上,仿佛星河落入人間,美得令人心醉。唯一不變的是,無論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那象征著麻涌人奮力拼搏的龍舟,一直在河道上鑼鼓齊鳴。麻涌的龍舟每年在全國甚至世界的龍舟比賽中都頗負盛名,也是我們童年以來一直驕傲的資本。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