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轄區年再生水利用總量已突破7萬噸
2025-07-30 09:27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一滴再生水 激活集美大生態 集美轄區年再生水利用總量已突破7萬噸 6條補水管道建成后,預計日均補水量可達30萬噸 圖:九天湖。(林志杰 攝) 夏日的樂海公園,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微小的彩虹,滋養著蔥郁的草坪;九天湖碧波蕩漾,岸邊水草豐美。這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流淌著的正是經過凈化重生的再生水。這背后,是集美區政協委員王禮賓一份關于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提案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委員建言 激活“沉睡”資源 長年深耕市政園林領域,區政協委員、集美市政集團園林公司總經理王禮賓洞察到集美區水資源利用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轄區內三大污水處理廠及小型處理設施每日產生超過40萬噸達標再生水,除少量補充溪流湖泊外,大部分“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奈排放入海;另一方面,區域內主要溪流因天然水流量偏少,水動力弱化,難以有效凈化、補充、活化杏林灣、九天湖等大型水體,致使水質下降風險增大。同時,市政園林綠化澆灌、道路沖洗、環衛作業及建筑業等每年消耗超過2000萬噸水,仍主要依賴自來水,給淡水資源帶來了巨大壓力。 “流水不腐,活用則興!”王禮賓認為,科學補充足量、穩定的達標再生水至溪流上中游,不僅能活化水體、改善水質,更能大規模替代自來水用于市政雜用,是一條經濟、長效且可持續的治理與發展雙贏之路。他在提案中建議,加快再生水綜合利用規劃建設,在新建、改建道路時同步建設“再生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如:加壓泵房等),讓“廢水”變“活水”。 碧水綠意 惠及民生大事 該提案得到區住建和交通局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推進。一條5.5公里的“生態動脈”——從前場污水廠至九天湖補水管道率先貫通。如今,每日4.5萬噸清澈的再生水注入,讓湖水重煥生機。 對于此類關乎生態民生的重點提案,區政協始終緊盯不放,持續跟蹤辦理。近日,再次組織委員對該提案辦理情況開展“回頭看”現場調研督辦,從樂海公園到九天湖,切身感受提案落地的實效。 “水活了,景美了,感覺整個區域的生態都提升了。”常來湖邊散步的市民劉女士贊嘆。在樂海公園,再生水噴淋系統正澆灌著每一片綠茵。“成本降了,用水穩了,綠色更鮮活了!”現場養護人員介紹,使用再生水既節水又方便,維護成本也降了。 再生水網絡 編織綠色未來 依托快速織就的再生水供水網絡,樂海公園、后溪工業組團、廈門北站交通樞紐沿線及老院子景區周邊,總計36.5萬平方米的綠化帶已實現再生水澆灌。環衛作業同步升級,日均使用約200噸再生水進行道路精細化清洗。據統計,轄區年再生水利用總量已突破7萬噸,標志著水資源循環利用邁出了關鍵一步。 一滴水,映照著一座城市的格局。“九天湖的補水只是集美區再生水利用的開篇序曲。”區住建和交通局的工作匯報描繪了更廣闊的藍圖:前場污水廠至風景湖的5.5公里補水管道工程,已完成總進度44%,預計明年4月建成;集美水質凈化廠至天鳳路補水管道工程預計今年9月開工;錦園渠補水、深青溪、天鳳路至北站排洪渠補水管道工程等3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前場污水廠至軟件園三期補水管道工程進入策劃階段。6條補水管道建成后,預計日均補水量可達30萬噸,將在市政雜用領域、綠化澆灌及環衛作業上發揮重要作用。(記者 林小芬 來源:集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