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錦里村:港村共榮 幸福生活“錦”上添花
2025-07-11 10:22:3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港村共榮 幸福生活“錦”上添花 海滄區海滄街道錦里村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港產村融合發展新樣板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昨日傍晚,卡車司機王德生下班后回到海滄區海滄街道錦里村。路過村口新修的小公園,鄰居家的孩子一邊蕩著秋千,一邊笑盈盈地和他打招呼。再往前走,肉鋪老板林大姐熱情地喊住了他:“這塊肉帶回去,你們跑車的,肚子里要有油水撐著。” 這些細碎的生活片段,溫暖著這位來自安徽的漢子。“我在錦里村生活了14年,逢年過節從老家回來,門把手上常常掛著殺好的鴨子和魚,還有好吃的五香卷。”王德生說起這些,黝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錦里村就是我的家,即使現在孩子去島內讀書,我們也不舍得搬走。” 錦里村是位于海滄港區內的城中村,記者了解到,該村在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進程中,秉持“港村共榮”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衣、食、住、行、購等便民生活圈,努力打造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的港產村融合發展新樣板,持續為“新老錦里人”帶來更安全、更舒適的生活體驗。 提升基礎設施 幸福指數持續加碼 “以前開車進村很堵,道路坑坑洼洼,塵土飛揚。”走在錦里中路上,村民林國聯說,改造后的道路不僅寬敞平坦,實現了人車分流,還種上了鮮花,特別漂亮。 提升基礎設施,是錦里村開展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先手棋”。“我們規劃建設‘一軸兩環’(1公里活力中軸、800米文化內環、2公里生態外環)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完成道路改造約7.41公里。”錦里村黨委書記林漢藝介紹,圍繞“宜居”目標,錦里村堅持“拆、建、管”并舉,策劃生成一期項目14個,目前已全部完工,有效推動村莊人居品質整體提升。 村莊面貌日新月異,一支給力的“大管家”隊伍持續為村民幸福指數加碼。在錦里村,這支由城建市政公司工作人員、村兩委成員、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的“大管家”隊伍穿梭于村莊的大街小巷,統籌全村管養、公共服務、資產運營、智慧城中村管理等工作,為村民提供全方位貼心服務。 村民劉艷麗感慨地說:“以前遇到問題不知道找誰,現在有了‘大管家’,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太方便了。”“大管家”模式不僅提高了村莊治理的效率,更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讓錦里村成為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 更令人期待的是,錦里村近鄰服務中心正在加速建設中。未來,這里將包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辦事服務大廳、衛生服務站、檔案室、自習室等多種公共服務設施,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 共建共治共享 來了就是錦里人 昨日中午,記者推開錦里村錦鄰驛站的大門,空調的冷氣撲面而來,瞬間消解了暑氣。住在錦里村的“卡嫂”郭春艷正坐在桌邊給手機充電。“我愛人是開卡車的,這里不僅服務卡車司機,而且為我們‘卡嫂’提供很多便利。”郭春艷高興地告訴記者,不久前自己通過錦鄰驛站找到了電子廠的工作,步行就能上下班,既能賺錢也方便顧家。 “錦里村住著許多卡車司機和集成電路產業工人,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我們量身打造多功能共享空間——錦鄰驛站。”錦里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驛站整合人社就業招聘、租房信息發布等內容,為“新錦里人”提供免費茶水、招工候工、手機充電、休憩、醫療救助、政策咨詢、汽車維修工具租賃、應急聯絡保障等多元服務。此外,這里定期召開“錦鄰議事會”,探討城中村治理新思路,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事實上,在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中,還有許多進一步方便“新錦里人”生活的亮點舉措。例如,在村集體用地停車場周邊設置餐飲車集中區,引入平價快餐品牌;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建設“24小時自助洗衣房”,打造成15分鐘生活圈精準配套。在這里,15分鐘即享就餐、住宿、購物等便捷服務,減少跨區域奔波。 “來了就是錦里人。”奔著這一初心,越來越多聚焦融合發展的文化活動在錦里村拉開帷幕。在融創空間,花藝體驗、垃圾分類沙龍、志愿者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接連開展,成為“新老錦里人”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據介紹,融創空間通過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引入臺灣鄉村建設經驗,打造“文化有形化”的共享空間,推動村莊融合發展。 近日,海滄區首個僑史館——海滄街道錦里村僑史館正式建成,成為錦里村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又一亮點。這個僑史館依托華僑林嘉石建造的百年番仔樓,生動講述了幾代錦里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足跡,以及錦里鄉賢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讓華僑華人漂洋過海、艱苦創業、反哺家鄉的故事更加具體可感,成為華僑精神跨越時空的重要見證。 發力集體經濟 “騰籠換鳥”帶來新商機 夜幕降臨,錦里夜市人潮涌動。喝一瓶小酒,吃一碗面湯,再來一份小串,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如今,錦里夜市累計配備各類攤位68個,配備餐車56輛、餐桌20套。錦里村還組建錦秀里商圈聯盟,開展“美食節、招商周”等活動,實行“客源互引、優惠互享”機制,帶動集體經濟協同發展。 在錦里村的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版圖中,集體經濟無疑是推動村莊繁榮的核心引擎。近年來,錦里村積極整合資源,大膽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成功破解低效產業替代難題。通過全面梳理整治,淘汰廢品回收、碎石場、修車廠等10家高危低效經營戶,為產業升級騰出了寶貴空間。 “我們推動‘錦秀里’商業綜合體產業迭代升級,將原本零散租賃的四棟集體通用廠房精心打造成‘錦秀里’商業綜合體。”錦里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配套了酒店、餐飲、超市、夜市、辦公等,實現了多元業態的協同發展。村民店鋪經營、出租穩定增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改造前的183萬余元增長至439.7萬元。 此外,錦里村還積極謀劃雍厝路北側地塊集體經濟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達27788.26平方米,預計總投資4.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集商業、酒店、租賃住宅于一體,成為錦里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海滄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騰籠換鳥’等方式,激活村莊發展動能,一體推進村莊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增收、人居環境改善、基層配套提升,進一步解決港口碼頭、集成電路等產業職工生產生活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擦亮‘港村共榮,融合錦里’的治理新品牌。” 名片 錦里村 錦里村是位于海滄港區內的典型城中村,地處海滄區南部,東接建港西路,南鄰海滄鐵路,西與囷瑤村西寧坑接壤,北靠廈成高速。村莊面積約0.56平方公里,轄有1個自然村和9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4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400多人;流動人口1萬余人,主要為港區配套產業工人、集成電路產業園產業工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