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貿學院三下鄉實踐隊走進翔安大嶝
2025-07-02 20:17:5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實踐隊啟程前往翔安大嶝街道(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貿學院供圖) 東南網7月2日訊(通訊員 張臻 陳俞閩)近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貿學院“御風而行,共赴山海”三下鄉實踐隊走進廈門翔安大嶝街道,開啟了一場新時代文化延續的實踐之旅。 非遺印記 閩臺風獅爺的跨海守望 穿梭在大嶝東埕社區東蔡村的街巷間,兩尊昂首齜牙的雌雄風獅爺靜靜矗立著,它不僅是福建省非遺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更是連接大陸與金門同胞的精神紐帶。幾百年來,風獅爺為島民抵御風沙、鎮煞避邪,象征著海島村民的文化智慧,向時代訴說跨越海峽的文化根脈。 尋訪東埕社區東蔡村 見證雌雄雙獅的百年守護 走進龍海宮,便可以看到一尊雄性風獅爺,金身隆額、卷鬃長髯,左手持印、右手執笏,腳畔小獅威嚴佇立;在龍海宮百米之外的正對面,一尊雌性風獅爺捧鏡而立,齜牙咧嘴間透著祥和,腳邊兩對小風獅爺更添靈動感。 據當地居民講述,這是罕見的雌雄相對的風獅爺,閩臺地區常見的一般都是單個立著的,因海島常年的風沙氣候被賦予上“擋風鎮邪”的獨特使命,寄托著人們對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在這尊雌風獅爺的不遠處,還有一尊明代遺留的“虎頭石敢當”,守望了海島300余年。根據“石敢當”和“獅子”結合而成的風獅爺形象,以求鎮煞避邪,并逐漸形成風獅爺信仰。 當指尖觸碰風獅爺身上的刻痕,仿佛跨越百年時空的守望。在這一刻,文化不是靜止的石頭,而是被一代代人賦予新意義的生命體。 探尋田墘社區 文旅之興讓文物“活”起來 打卡田墘社區的風獅爺創藝景點,紅磚古厝上的“吉祥物”憨態可掬,游客也聞聲而來。 如今,老祖宗的“守護神”成了帶動當地經濟的“活招牌”。風獅爺信仰在新時代下被轉化為文化IP、旅游景點,讓古村煥新,讓當地居民過上新生活。 新舊碰撞下的時空對話 海島守望者的嶄新篇章 不遠處,翔安機場的輪廓若隱若現。不久的未來,飛機的轟鳴將與海風交織——古老的風獅爺守護著土地,而新時代的“風”,正帶著這片土地飛向更好的明天。 以腳步丈量信仰厚度,創新喚醒非遺生命力——風獅爺的信仰,化作守護文化根脈、助力鄉村發展的青春動能,在新時代思想的指引下,傳統文化正煥發新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