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銀發人才以桑榆擔當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2025-07-01 19:28:15? ? 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市委老干部局組織老干部藝術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廈門實踐”主題創作作品。 “鷺島銀領”宣講員李旭鳴在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開展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宣講。 廈門律師“鳳凰花”公益法律服務銀輝志愿服務隊為群眾提供義務法律咨詢。 醫療領域銀發人才深入農村為群眾義診。 廈門日報訊(通訊員 戴慧媚 翁艷麗 上官儀 記者 陳璇)“銀發映初心、余熱獻社區……黨的理論我宣講、紅色基因代代傳……”在思明區前埔東社區迎“七一”暨老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五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上,鼓浪嶼管委會原書記、主任、服務隊隊長程建明,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服務隊副隊長胡家榕帶領隊員們在詩朗誦《旗幟領航 同心向黨》表演中深情地朗誦著,表達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堅定決心。 美麗的鷺島,猶如一幅明麗的畫卷,一股“銀發力量”閃耀其間:義診進社區詮釋“老黨員天使”的醫者仁心,“銀領鄉村行”農技專家扎根稻田破解“稻蝦輪作”的技術密碼,“松柏林”志愿服務隊用非遺“答嘴鼓”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紅裙子”志愿服務隊以“繡花”功夫織密社區治理網絡,高墻里有老媽媽暖心的話語,革命舊址上響起老民警鏗鏘的解讀……銀輝閃耀,全市976名銀發人才為192支老干部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賦能專業優勢,讓引領新時代新征程的黨旗更加鮮艷奪目。 運用鮮活闡釋 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在銀墻藍窗的廈門美術館內,不少觀眾被《筼筜蝶變》的國畫吸引,流連于畫作的藝術魅力,更沉浸于它講述的筼筜湖生態變遷。“雖然退休了,但我們的心永遠年輕,要用手中的筆,傳遞生態文明理念。”《筼筜蝶變》的作者,市老干部藝術院顧問、藝術展參展者許元英說。 這場生動呈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碩果的藝術展,正是廈門銀發人才用藝術形式詮釋黨的創新理論的智慧結晶。2024年初,在市委老干部局的精心組織下,120余位老干部藝術家聚焦主題,歷時5個多月,沿著習近平同志的鷺島足跡,采風創作了200余幅原創主題作品,成功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廈門實踐”藝術展,吸引230批次、萬余人次參觀。 近年來,市委老干部局統籌推進工作,打造“鷺島銀領”品牌,推動銀發人才以專業特長賦能志愿服務,老干部黨員志愿者以實踐經驗反哺銀發人才項目,全年開展服務超3000場次,形成“縱向(市-區-街-居)四級聯動、橫向全域覆蓋”的服務網絡。聚焦黨的理論宣講等領域,持續優化市老干部藝術院、“鷺島銀領”宣講團等平臺,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送進千家萬戶。全市平均每年舉辦500余場主題活動。 扎根基層社區 以一面旗幟架起黨群“連心橋” “我們是市委老干部局的一支銀發先鋒隊,盡心盡力地為社會服務,這面旗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也因為志愿服務活動越發年輕。”“紅裙子”志愿服務隊隊長范寶琴每次組織活動都要帶上隊旗,這是她對“旗幟”的珍視,也是她對志愿服務精神的詮釋。作為黨建黨務領域的銀發人才,她一手組建的“紅裙子”志愿服務隊已有逾400名成員,她們創作閩南話防詐騙情景劇、收集社區民情、化解矛盾糾紛、開展助殘結對……“銀發”與“紅馬甲”交相輝映,讓社區治理更加溫暖、更有活力。 除了基層治理的內生力量,還有主動“下沉”的擔當作為,思明區前埔東社區老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就是這樣一支隊伍——12名廳級老干部牽頭組建“銀發智囊團”,化身“成長導師”入網格、進校園,圍繞社區黨的建設、矛盾調解、紅色基因傳承等獻智出力,深度融入城市建設與發展,成為“基層所需”與“銀發所能”雙向奔赴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市委老干部局聚焦為基層減負,探索通過力量、組織、陣地、資金、信息、活動“六融合”,出臺引導主動報到、融合打造特色陣地等16條措施,提升治理合力。除志愿服務隊外,還打造老黨員工作室等平臺,全市2100余名離退休干部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等任職,成為黨群溝通的“連心橋”。 發揮專業特長 用銀發智慧共譜鄉村“奮進曲” 集美東輝村的稻田中,年過六旬的農技專家張龍春手把手指導農戶“以田養田”。作為廈門銀發人才庫成員、“銀領鄉村行”行動的參與者之一,他堅持每月到村回訪,工作手冊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塊試驗田的參數變化,保證了“稻蝦輪作”順利推進,被村民們親切地稱呼為“老兄弟”。 如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更好組織銀發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全市廣大離退休干部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市委老干部局策劃實施了“銀領鄉村行”行動,以實體陣地及項目運作釋放銀發能量。行動實施以來,通過組織農技指導、體驗精品線路、舉辦寫生活動等,全市離退休干部已為鄉村引流8000余人次,幫助村民們打開“致富經”、吃上“生態飯”。 此外,在市委老干部局推動下,醫療、文藝、法治等領域銀發人才各展所長,持續深入鄉村開展健康義診、寫送春聯、法治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送去幫助與關懷,讓浸潤著黨徽溫度的銀發暖流在廣袤阡陌間蓬勃涌動。 “初心不與年俱老,何其有幸伴國強……”廈門老干部之歌《我心摯愛》的動人歌詞,是廈門銀發人才對黨和祖國熱愛的真摯表達。市委老干部局將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平臺載體、強化激勵保障,讓“銀發力量”與城市發展互融共促,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為時代添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