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城事 > 正文

廈門:以學促干 繪就幸福養老新圖景

2025-07-01 09:30:49? 作者: 翁華鴻?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以學促干 繪就幸福養老新圖景

市民政局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打造幸福養老服務體系

廈門日報訊(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王斌鵬“現在吃飯每月補貼90元,助餐點就在小區里,熱湯熱飯端到手;社區助老員每周來兩次,和我聊天、幫我打掃,比親閨女還貼心!”說起社區養老服務,家住湖里區殿前街道的陳奶奶滿臉笑意。她的幸福生活,正是廈門民政部門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將作風效能轉化為民生溫度的生動縮影。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局圍繞“打造幸福養老服務體系”持續發力,在邊學邊查邊改中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基礎扎實、依托有力、支撐專業”的幸福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從“養老”到“享老”。

居家養老

“一鍵響應”讓服務更有溫度

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首選。市民政局多措并舉筑牢居家養老基礎,讓“在家安心養老”成為現實。

智慧平臺“一鍵響應”。依托“鷺鄰享老”智慧服務平臺,廈門開通“3500011”24小時服務熱線,串聯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助老員。今年前6個月,已累計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上門個性化服務1.4萬單,年服務能力突破2萬單。

智能守護“安全護航”。去年底,廈門上線全國首個“鄰安康”長者守護平臺。依托家庭毫米波雷達設備,已為2000多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織就安全網,及時為100余位意外跌倒、突發疾病的老人呼叫救援。

補貼政策“減負提質”。近年來,市民政局出臺系列補貼政策,持續減輕家庭養老負擔。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補助覆蓋2000余名特殊困難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持續推進,并同步建設全省首個老年用品線上商城與線下展銷中心,全年預計銷售額達1億元、發放補貼2500萬元。同時,智能終端設備實現“免申即享”助餐補貼,每日最高補貼3元,熱飯熱菜直送家門。

社區養老

“敲門問暖”讓服務觸手可及

社區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場”,也是養老服務的重要支點。市民政局以“網絡+隊伍+活動”三維發力,強化社區養老依托力,讓老人“就近樂老”更有質感。

服務網絡“全域覆蓋”。今年將5個照料中心、30個長者食堂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推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星羅棋布,讓老人下樓即享服務。

專職隊伍“貼心守護”。廈門率先在全省配備1000余名社區助老員,入駐全市550多個村(居),對空巢、孤寡等7類特殊困難老人實現月巡訪率100%,用“常來常往”織密情感紐帶。

文化活動“點亮生活”。全市584個老年大學教學點延伸至鎮街村居,實現家門口上大學;常態化開展文藝演出、書畫展覽、技能培訓,社區活動中心成了“銀發樂園”。

機構養老

“全鏈條升級”讓照護更有保障

機構是養老服務的專業支撐。市民政局以“兜底+普惠+多元+安全”為方向,優化機構養老支撐網,讓老人“專業護老”更有保障,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升級。

兜底保障“一個不落”,普惠養老“愿住盡住”。全市6個區均設有社會福利中心,為特困老人、經濟困難失能老人提供集中養護,實現應養盡養。目前,還建成29個普惠性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床位“零門檻”開放,老年人有入住意愿即可100%入住。

高端多元“按需選擇”,安全監管“全域覆蓋”。廈門引入泰康、太保等行業標桿,引導建發、象嶼等國企布局,支持民辦機構連鎖化、規?;l展,形成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三年整治及房屋、燃氣、食品安全等專項整治,養老機構100%達到消防安全標準化要求,“明廚亮灶”全覆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省心、暖心、放心”是老百姓的心聲,更是民政工作的不懈追求。市民政局把作風建設深度融入民生實事,就是要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回應群眾期盼,以“小切口”切入民生服務,“實舉措”撬動幸福指數。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持續深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強各類養老服務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場景的協調聯動,讓老年人在家庭、社區、機構都能享受方便可及的服務,繪就更美的“幸福養老”畫卷。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