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加快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5-06-27 09:12:0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加快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開展專題詢問 廈門日報訊(記者 蔡綿綿)昨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廈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經費保障、規劃布局、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詢問,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直面問題、認真應詢,既回應關切,也明確舉措。 常委會組成人員強調,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緊抓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機遇,以建設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為抓手,以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高質量扎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群眾收獲從“滿意”到“更滿意”的幸福感。 成效與差距并存 近年來,廈門在國家教育部門部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基礎上自我加壓,提出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將優質均衡發展的范圍從義務教育階段拓展到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 十年間,廈門建成中小學幼兒園項目526個、新增學位數45萬個,基礎教育從“有學上”走向“上好學”的新階段。廈門入選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和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思明、湖里、集美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名校跨島”戰略深入實施,教育集團化覆蓋率達75%,城鄉學校100%建立對口幫扶關系。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認為,要清醒地看到廈門基礎教育仍面臨學位供需矛盾突出、島內外不均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教師培養體系有待完善、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等突出問題。 補齊島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短板 “廈門已有三個區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在推進全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進程中,存在的最大難點和堵點是什么?”率先提出問題的是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齊曉玲。 “同安區、翔安區的教育底子薄,發展速度距離老百姓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市教育局局長陳珍說,市教育局已指導兩個區制定質量提升三年攻堅計劃,補齊島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短板,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城區及鎮區優質學校與鄉村學校結成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兩個區的城鄉學校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占比100%。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吳麗冰關心的是島外鄉村學校對教師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市人社局總會計師吳目國介紹,市人社局聯合相關部門創新政策機制,出臺“縣管校聘”“銀發計劃”等政策,對學校崗位設置、職稱評聘、考核獎懲等進行優化,鼓勵教師校際交流,助力鄉村薄弱校發展。 市教育局則對到農村學校交流任教表現突出、成績優秀的教師傾斜政策,優先給予更多發展空間,加快島內外教師均衡發展。近三年來,廈門從市直屬學校選派、調入27名優秀干部擔任區屬校、農村校校長,農村校校級領導交流149人。 “十五五”期間將新增學位10萬個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明哲提問:“市發改委在編制‘十五五’規劃時,如何將教育優先發展理念貫穿規劃全過程,明確具體目標任務?” 市發改委主任孫建輝介紹,市發改委會同市教育局編制《廈門市教育設施(普高中職)2026-2030年度實施規劃》,根據人口規模和人口分布,動態優化教育設施供給,應對義務教育入學高峰,加快策劃建設教育項目。將推動19個新建和學段貫通的普通高中項目加快建設,提高普通高中錄取比例。“十五五”期間將推動建成學校項目100個,新增學位10萬個。 多措并舉持續促進教育公平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洪春鳳提問:“市教育局將如何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 陳珍說,廈門探索“總校制辦學”改革,成立62個教育集團,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約75%,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外國語學校等優質校牽頭組建教育聯盟19個,促進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整體提升;近年來,部分優質普通高中定向生比例不斷提高,2025年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等22所優質高中的定向生比例已達到70%。 隨遷子女平等接受優質教育方面,近年來,廈門隨遷子女通過積分入學的人數不斷提高。目前,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比例達到97%。 下一步將加大公辦學位供給,計劃到2027年,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占比將達60%以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