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路徑
2025-06-26 09:42:0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村歌嘹亮 共譜鄉音裊裊 鄉音裊裊,情牽兩岸。 6月14日,2025年“千年銀城 四海同安”兩岸閩南語村歌賽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同安朱子書院舉行,來自兩岸“同名村”的宗親代表以歌會友,用熟悉的閩南語旋律串聯起跨越海峽的文化記憶。 田洋村的《甘蔗歌》、臺灣基隆市的《船要入港》等熟悉的閩南語旋律依次響起,引發全場合唱。當《甘蔗歌》的曲調響起時,來自同安田洋村與臺灣四地田洋村的宗親代表紛紛隨著旋律打起節拍。 “這不是普通的歌唱比賽,而是兩岸鄉村文化的對話?!碧镅蟠妩h委書記陳水讓介紹,同安區的田洋村與臺灣云林、彰化、臺南、屏東四縣市的田洋村同宗同源,“村歌里唱的犁田號子、出海小調,都是兩岸先民共同的生活印記”。 閩臺一水相連,280對同名同宗村散落閩臺各地。這場以“同心同行 唱響兩岸”為主題的賽事,依托同安作為著名僑鄉和臺胞祖籍地之一的獨特優勢,創新聚焦鄉村文化IP,吸引臺灣地區的“同名村”組隊參賽。 “這場活動讓大家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臺灣屏東同安村宗親代表林瑞典道出在場臺灣宗親的心聲,同安村與同安區西柯街道浦頭社區是“同宗村”,同宗情誼在活動中不斷加深。 在同安區閩南語音樂協會會長陳偉堅看來,以往閩南語賽事多聚焦傳統金曲,以村為單位挖掘特色村歌尚屬首次。每個村的村歌都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這些帶著泥土味的旋律,讓兩岸鄉村文化綻放出別樣光彩。 據了解,本次活動將歷經選拔賽、晉級賽層層比拼,最終10支優勝隊伍將登上“村歌之夜”頒獎晚會。特別設立的兩岸融合特別獎與最佳詞曲獎,旨在鼓勵兩岸創作者攜手打造兼具鄉土特色與時代精神的作品。 田間地頭 書寫融合故事 從蓮花宴的農文旅融合到村歌賽的文化IP打造,同安以“蓮”為橋、以“歌”為媒,通過多元創新的方式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不斷深化。 在蓮花宴活動現場最具浪漫色彩的環節,當數來自臺灣新北市的新娘譚皓旻與新疆新郎李浩良舉辦的傳統中式婚禮。在兩岸民眾的祝福聲中,新人行傳統拜堂大禮,新人撒下的閩南喜餅與新疆葡萄干的甜蜜碰撞,恰如兩岸情緣在同安這片土地上自然融合。 同安作為臺胞祖籍地之一,與臺灣的“五緣”聯系可追溯至數百年前。銀同天后宮內,臺灣多地媽祖信眾前來謁祖進香,在香火繚繞中延續文化傳承;同安孔廟大成殿的祭孔古樂,與由同安名士陳永華倡議修建的臺南孔廟遙相呼應,見證著兩岸文教同源的脈絡。閩臺280對“同名村”中,同安田洋村與臺灣四地田洋村的甘蔗林至今在兩地田間共生共長,讓“根在同安”的信念隨作物年輪代代相傳。 2024年10月,農業農村部和國臺辦正式批復在廈門同安設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數據顯示,目前園區已集聚72家臺資農業企業,種子種苗年貿易額近2億元。 在同安,臺灣農業從業者的深耕故事正在田間地頭書寫?!吧徎ú焙喐4ㄅ嘤?00余種蓮花,讓“高潔共生”的蓮花精神化作產業融合的現實圖景;在蓮花鎮云洋村,臺灣農學博士龔世明家族自20世紀90年代扎根大陸,2014年轉型種植牛油果,種有24個不同品種的牛油果,引進牛油果品種種類如今已是全國第一;在五顯鎮竹壩社區的芳都楊桃園內,謝水雄、謝碩章、謝東佑三代臺農接續耕耘,將臺灣黃金楊桃的根深植大陸沃土。 從蓮花綻放的池塘到牛油果掛果的基地,從楊桃壓枝的種植園到種子種苗的交易市場,同安與臺灣的農業合作生機勃勃。正如蓮花鎮的蓮莖在水下深處緊緊相依,同安與臺灣的文化根脈也在產業協作與民俗互動中愈發緊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