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城事 > 正文

廈門啟動第十一個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

2025-06-25 09:24:15? 作者: 衛琳?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匯聚群眾力量 共筑城市文明

廈門啟動第十一個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首批“廈門城市文明觀察點”獲授牌

活動現場舉辦文明市集。

外賣騎手、新媒體達人等行業代表共同宣讀“共筑鷺島城市文明”倡議書。

image.png

市民爭當文明先鋒,倡導文明新風。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衛琳 圖/記者 黃曉珍昨日,福建省“明禮福建人”公共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暨廈門市第十一個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啟動儀式在五一文化廣場舉行。全省各設區市文明辦代表及市民群眾共百余人參與,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精神,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在新的起點上吹響培育文明習慣、建設“城市文明”的集結號。活動現場還發布九大行動,邀請廣大市民參與其中。

從全省行動到廈門實踐

讓文明遍地開花

城市,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文明,是城市最亮麗的底色。近年來,全省各地市積極探索創建文明城市、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結出豐碩的文明果實。在5月23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取得佳績,一批文明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尤其是廈門連續七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樹立新時代文明城市標桿。

新形勢、新起點,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培育公共生活好習慣,省委文明辦聯合有關部門啟動福建省“明禮福建人”公共文明素養提升行動,著力打造“文明有象 閩人明禮”精神文明建設特色品牌,聚焦環境提升、交通秩序、文明餐桌、言行禮儀、文明旅游、網絡文明、文明養寵、移風易俗八個方面,通過典型示范、教育引導、制度規范、文化浸潤,促進文明風尚融入日常。

同時,作為全省 “明禮福建人”行動的首發站,廈門以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為新起點,組織開展“”廈門市共筑城市文明行動,倡導市民廣泛參與潔凈家園、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禮儀、文明上網、文明養犬、移風易俗、文化遺產保護等行動,以每個人的文明素養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全力推動廈門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躍升。

從曝光陋習到貢獻點子

讓市民深度參與

文明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恒的浸潤和堅守,廈門連續十一年開展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促進市民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規范提升文明行為。

啟動儀式上,市委文明辦發布并授牌白鷺洲公園、山海健康步道、潮福城酒樓、廈門地鐵1號線呂厝站、閩南大戲院、外圖書城等6個首批“廈門城市文明觀察點”,從“小切口”窺見“大文明”,讓更多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看見文明、感知文明、踐行文明。

市委文明辦還發布“急需改進的不文明行為”“城市文明主題口號”“建設城市文明金點子”三項征集活動,依托“廈門樹洞”微信小程序,邀請市民積極曝光不文明行為,為城市文明建設貢獻金點子,當好文明城市主人翁,共筑文明城市新家園。

鏈接

九大行動邀您參與

1.“潔凈家園”環境提升行動

加大對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亂貼亂畫等不良行為的糾正教育力度,督促沿街商家和衛生責任單位自覺落實“門前三包”責任。提高社區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2.“出行有序 一‘鷺’暢通”文明交通行動

倡導按燈停走、按道行駛,按位停車、規范駕乘,文明禮讓、平安出行。

3.“文明用餐 節儉惜福”文明餐桌行動

引導市民按需點餐、按量取餐,公筷公勺、拒食野味,尊重勞動、節儉惜福。

4.“美麗廈門 游玩有禮”文明旅游行動

加強旅游行業規范化管理,深化文明旅游、文明觀賽觀演宣傳引導。

5.“言行有禮 廈門更美”文明禮儀行動

深化“存正心 守正道 養正氣”宣傳教育,推動各文明單位、行業窗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加強干部職工公務禮儀、日常禮儀教育引導,深化文明禮儀進職業教育培訓活動。

6.“文明上網 清朗空間”網絡文明行動

加強先進典型網上宣傳,推動文明實踐網上拓展,推進文明建設網上延伸,加強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7.“文明廈門 萌寵同行”文明養犬行動

倡導養犬辦證、遛狗拴繩,犬便清理、犬吠制止,不入禁區、避讓老幼。

8.“時代新風 沁潤人心”移風易俗行動

倡導儉以養德、婚事新辦、厚養禮葬,突出整治高額彩禮、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問題,開展殯葬移風易俗專項行動,積極培育文明鄉風。

9.“守護根脈 傳承文明”文化遺產保護行動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意識;加強共建共管,發揮群眾主體性作用,推動文化遺產更好融入城市公共空間和百姓日常生活。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