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與清華合作成果彰顯創新實力
2025-06-20 09:17:5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骨 3D打印與可降解金屬結合 骨植入物實現“功成身退” 清華海峽研究院平臺三款聚焦骨科醫療創新成果集體亮相,從植入材料到術后康復,重塑患者體驗。 “我們要讓骨植入物‘功成身退’!”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主任溫鵬拿起一枚3D打印的骨支架,向參觀者演示。團隊將3D打印與可降解金屬結合,解決鋅金屬高溫熔合難題,通過“材料+結構”雙重優化,讓植入體既能穩定支撐骨缺損,又能在1—2年內逐步降解,被新生骨骼替代。目前,鋅合金植入物還展現出促成骨、抗菌等潛力。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王秀梅團隊的仿生骨材料同樣吸睛,“天然骨頭像精密的‘海綿網絡’,我們的材料就是模仿它的結構與成分。”研究人員展示著顆粒狀的人工骨粉并介紹:“這些材料植入體內后,會成為新生血管和骨細胞的‘腳手架’,引導自體骨組織‘爬行替代’,最終實現完全修復。”這款材料已在骨科、口腔科、神經外科等領域臨床應用。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張濤團隊的研究人員演示了遠程智能運動康復系統,這套“設備+大語言模型”的解決方案,專為骨科術后患者設計:患者居家穿戴傳感設備訓練,系統實時監測動作數據,通過AI分析糾正錯誤姿勢,并提供個性化康復計劃。研究人員說,該系統已在9家醫院試點,服務超3200例患者。 心 國產“人工心” 為生命續航 展區內,一臺小巧的器械驚艷亮相——這是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張錫文團隊研發的微創軸流介入式人工心臟。這款產品憑借5項世界領先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與傳統人工心臟相比,該產品采用微創介入方式,通過血管即可植入,創傷小、恢復快。”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產品穩定性得到驗證,且價格較進口產品大幅降低。 像 “光聲成像” 看清人體微觀世界 新一代多模態光聲/超聲生物醫學影像系統,它搭載全球首創的光錐成像算法,解決了困擾學界十多年的光譜染色干擾問題。清華海峽研究院光聲生物醫學影像研究室執行主任李昊邊操作設備邊介紹:“我們的技術能實時‘看見’深層血管中血氧濃度,對腫瘤早期診斷、炎癥分析很有幫助。”李昊說,設備對人體無損害,目前,該技術已在糖尿病足篩查領域嶄露頭角。 據悉,項目依托清華海峽研究院在廈門落地,已與廈門多家醫院開展臨床合作,將拓展更多疾病診斷場景。 器 胸腔引流套件 尺寸和火柴盒差不多 “這款全球首創的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套件,徹底改變了氣胸患者的治療體驗。”清華海峽研究院國際醫療技術創新轉化中心主任趙磊展示著一個小裝置,“傳統引流袋又大又笨重,而它的尺寸和火柴盒差不多,患者可以帶著它自由活動。”該產品前不久剛獲批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并與廈門本土企業合作,推動產業化落地。 點擊 自發電智能交互鞋 穿著它走路就能發電 巴黎奧運會冠軍舉重鞋和拳擊鞋、非遺竹編鞋、自發電智能交互鞋……在“海創會”清華展區,清華美院和安踏共建的清華-安踏運動時尚聯合研究中心帶著多款高科技運動鞋亮相。 巴黎奧運會舉重鞋與拳擊鞋,是為我國體育健兒量身定制的,在“海創會”上,特制的冠軍裝備驚艷亮相——巴黎奧運會冠軍舉重鞋鞋底采用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材質,配合“鼎形”碳板和六邊形抗傾覆結構,為舉重運動員在挑戰極限重量時,提供穩穩的裝備支撐;冠軍拳擊鞋則同樣“硬核”,旋風螺紋鞋底等設計,能有效降低高強度對抗損傷。 現場展出的非遺竹編運動鞋《FIFTY/FIFTY》格外吸引眼球,它將非遺竹編工藝巧妙融入鞋面,竹纖維鞋面兼顧透氣與輕便。 走路就能充電?自發電智能交互鞋,直接把“科幻片場景”搬進現實。它搭載能量收集模塊,如同一個“行走的能量站”,走路時就能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為鞋子提供能源;它可與手機等設備實現智能交互;鞋面由電致變色纖維制成,還可以根據運動狀態實現“秒變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