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今天收官 首批考生中午完成考試
2025-06-09 09:09:5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語文作文題全國一卷(含福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老舍《鼓書藝人》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艾青《我愛這土地》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穆旦《贊美》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高考首日,語文試卷作文題一出爐,又如期沖上熱搜。 教育部發布的解析說,全國一卷作文題“民族魂”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主題,從國家苦難的文學記憶出發,指向可歌可泣的民族新生,引導考生在情感層面與民族魂、時代精神同頻共振。 本題所選三則材料均與抗戰有關。材料一是老舍反映抗戰時期傳統藝人追求新生活的一部長篇小說。材料中的“他”即主人公方寶慶。面對受苦受難的孩子,方寶慶百感交集以致“開不了口”,既反映了他對孩子的疼惜,也展現了歷史洪流中一個普通人的堅韌與溫情。 材料二來自教材,這是謳歌“土地”的詩篇,詩人以鳥自比,寧鳴而生、不默而死,“嘶啞的喉嚨”抒發出詩人飽受磨難也依然對這土地愛得真誠、愛得執著的情感。 材料三是穆旦詩作《贊美》中的名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直接指向民族新生,意思非常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我”“你們”“帶血的手”:“我”“你們”都是民族群體的一部分;而“帶血的手”這一意象,寓指“起來”過程中的艱辛抗爭與不屈的精神。 如何寫作 材料一反映抗戰,材料二、三寫于抗戰期間。材料通過文本的關聯性暗示,自然引出對民族精神傳承的思考。考生可以從三則材料中找到感觸最深的點展開議論、記敘或抒情。 本題在立意上并未設置門檻,民族苦難與民族復興、對祖國與人民的熱愛、普通人的堅守、民族脊梁等等都在可寫范圍之內。 需要注意的是,三則材料各有側重,也相互交織,對任何一則材料的深入體會,也一定會涉及其他材料的內涵。如材料一,雖然寫的是方寶慶無力開口的細節,但面對孩子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材料二詩人的歌唱,其精神內核是一致的。考生也可以思辨三則材料的內在關聯,回望歷史、繼往開來,對個體與集體、平凡與偉大、苦難與希望、歷史與未來等關系進行深度思考,表達對民族魂豐富意蘊的深刻感知。 本題注重傳情達意,無論議論、記敘、抒情,還是史論、評論、雜感,乃至創作、非虛構寫作……都要真正做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