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夏日長
2025-06-06 11:42:44?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芒種者,其意在于“有芒之谷可種”,亦指“有芒之麥當收”。此時節,仿佛時間本身也沉甸甸地壓了下來,催促著萬物在太陽之下,完成一次匆忙的交接。古人道:“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節氣之律令,其嚴苛竟至于此。生命之珍貴,于這節氣之交,倏忽如露珠閃爍,又如麥芒般尖銳分明地刺入眼簾。 芒種時節,南北風物,亦各自不同。江南水鄉,梅雨霏微,空氣里常浮動著濕漉漉的沉重,水汽凝成珠,從屋檐滑下,敲打石板。而北方平原,卻是干爽的燥熱席卷而來,太陽如熔化的金塊懸于天穹,仿佛要吸盡土地中每一滴水分。農諺所謂“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正是此際天氣的寫實。當此之時,陸游有詩道:“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南方的水田里,插秧的農民躬身如弓,泥水淋漓;而北方的麥田,則如被曬得發亮的金毯,麥浪翻涌,收割者俯仰其中,鐮刀揮動間,金色的麥穗如順從的河流般倒伏下來,在熱風里窸窣作響,恍如大地在絮語。 田野在芒種時節里,儼然變成了一幅層層疊疊、被催促著鋪展的畫卷。麥田如金色的海洋,在驕陽下翻滾著沉甸甸的浪濤,麥穗低垂,麥芒如針,仿佛大地謙卑地俯首。麥壟的盡頭,則是剛剛灌飽了水的稻田,新插的秧苗在風中搖曳,怯怯地舒展著稚嫩的腰身,田水映著陽光,像撒落了一地碎金。遠處的棉田亦不甘落后,棉苗在陽光的灼熱撫摸下,正一寸寸奮力拔節,綠得仿佛要滲出油來,那綠意飽脹著一種年輕生命才有的倔強與希望。 此時的農民,便如逐日的夸父,一頭扎進這洶涌的麥浪與無垠的綠海之中。賈思勰《齊民要術》里“五月芒種節,搶收小麥如救火”的叮嚀,在千年之后依然滾燙。麥田里,收割的人影起起伏伏,鐮刀劃破空氣,發出急促的“唰唰”聲響,汗水滴落黃土,瞬間便被吸吮得無影無蹤。而另一邊,水田里插秧者彎下的脊背,如犁鏵般堅韌,映在如鏡的水面里。他們雙足深陷于泥中,躬身俯首,將一束束翠綠的秧苗插入水中,泥水在指縫間流淌,如時間流逝的具象。 日頭高懸,熱浪如蒸籠般籠罩,麥芒刺得人們皮膚生疼,汗水在背上畫出一幅幅地圖。然而,當新麥碾磨成粉,蒸作饅頭出鍋,那彌漫開來的、帶著土地魂魄的清香,瞬間便消融了所有的辛勞。一群人圍坐樹下,捧著新麥饅頭,粗糙的手掌與松軟雪白的饅頭形成奇異的對照,麥香在唇齒間彌漫——這味道,是土地最深的承諾兌現。于是,皺紋舒展,笑意從嘴角爬上眼角:“芒種忙,麥上場。”這樸素的言語里,藏著泥土里生長出來的滿足與安穩。 芒種時節,便如大地在驕陽下的一次盛大呼吸——收獲與播種在同一個瞬間相互叩問:麥穗的金黃是昨日希望的成熟,秧苗的翠綠是明日希望的初生。一邊是麥芒刺向天空的豐盈姿態,一邊是秧苗俯向泥土的謙卑生長。人們奔走于這沉甸甸的“芒”與嫩生生的“種”之間,用汗水澆灌著生生不息的循環。 節氣流轉至此,時光終于有了可稱的重量,它既在麥芒上閃耀,亦在秧苗尖滴落。田野的畫卷之上,金黃與翠綠交疊,生命在彎腰與俯首之間,默默兌現著大地深處最莊嚴的諾言:收下昨日的飽滿,種出明日的豐饒——那便是在汗滴里蒸騰不息、在泥水中扎根不止的,人間最深的韌性。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