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熟又是一年夏
2025-06-06 11:21:16? ? 來源: 集美報 責(zé)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小滿前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這時候,水果攤上便有了初夏的第一批桃子。 我幼時家住城郊,屋后便是一片桃園。桃樹不高,樹皮黑褐,裂紋縱橫。春二三月,桃花開得爛漫,遠望如一片紅云浮在地平線上。及至花謝,枝頭便結(jié)出青豆般的小桃,藏在葉子底下,不細看幾乎尋它不著。 桃子的生長是極有趣的。先是青綠的一點,硬如石子,即便是用彈弓打了,也不過在表皮留下個白痕。漸漸地,那綠色里透出些白來,待梅雨季節(jié)過去,陽光一日烈似一日,桃子便像被催了肥似的,一天一個樣兒。 記得那時節(jié),我常蹲在桃樹下看螞蟻搬家。螞蟻的隊伍從樹干上蜿蜒而下,有時竟爬到半熟的桃子上,大約也是嗅著了甜香。桃子的表皮先是泛起一片紅暈,像醉酒人的臉,這紅暈漸漸擴大,終于整個桃子都紅透了,只在頂端留下一抹青白。 熟透的桃子形狀各異,有的圓潤如拳,頂尖微微凹陷;有的則尖長似心,兩側(cè)略扁。最好的品種當(dāng)數(shù)水蜜桃,皮薄得幾乎透明,能看見底下金黃的果肉,稍不留神就會碰破皮,滲出蜜一樣的汁液來。 摘桃子是門學(xué)問。熟透的桃子經(jīng)不起搖晃,須得用手輕輕托住,往上一抬,果柄便自然脫落。若是強拽硬拉,不但會傷了樹枝,來年結(jié)果稀少,更會把好好的桃子扯破了皮。 新摘的桃子帶著一層細密的絨毛,摸上去像雛鳥的羽毛。這絨毛原是為保護果實而生,卻常惹得人皮膚發(fā)癢。鄉(xiāng)里孩子自有妙法——摘了桃在衣襟上蹭幾下,絨毛便去了一半。講究些的,便用井水沖洗。 咬破桃皮的一刻最是美妙,牙齒剛陷入果肉,甜汁便迫不及待涌出來,順著嘴角往下流。好的桃子肉質(zhì)細嫩,幾乎不用咀嚼,只在舌尖輕輕一壓就化作瓊漿。靠近核的果肉略帶酸味,正好解了甜膩。最會吃桃的人,能把果肉吃得干干凈凈,只剩下一枚布滿溝壑的核。 桃核曬干了可以當(dāng)玩具。小時候我們用它玩“抓子兒”,磨得光滑的桃核在石板上跳動的聲響,至今猶在耳畔。有心人還會把桃核雕成小船,配上紙帆,放在水盆里能漂好久。我曾見過一個老師傅,能用桃核雕出十八羅漢,眉眼畢現(xiàn),堪稱絕技。 桃香漸遠,齒頰余甘未散。這世間的甜,原不必太過張揚,只消一枚熟透的桃子,便能把整個夏天含在嘴里。 (來源:集美報) |
相關(guān)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