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南兒科醫聯體擴容至41家
2025-05-31 20:0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閩西南兒科醫聯體擴容至41家 第十五次閩西南兒科醫聯體暨廈門兒科聯盟工作會議在廈舉行 與會專家共商區域兒科醫療能力提升與同質化發展路徑。 東南網5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石程 羅納 /文 陸軍航 /圖 通訊員 蔡惠州 陳蘋)5月30日,第十五次閩西南兒科醫聯體暨廈門市醫院協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兒科聯盟工作會議在廈門拉開帷幕,閩西南地區80名醫療機構負責人及兒科專家齊聚鷺島,共商區域兒科醫療能力提升與同質化發展路徑。 據悉,自2016年5月31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引領啟動建設以來,廈門市兒童醫院(復旦兒科廈門醫院)持續推進兒科醫聯體建設,發揮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成員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取得建設成效。9年間這張兒科協作網從初始成員逐步壯大,如今已發展為覆蓋41家醫療機構的閩西南兒科醫聯體,并進一步衍生出51家單位參與的廈門兒科專科聯盟,形成覆蓋診療、教學、科研的立體化協作體系。 織密協作網托舉基層兒科力量 醫聯體并非簡單的機構疊加,而是通過“輸血”與“造血”雙軌并進重塑區域兒科生態,通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引領,對兒科聯盟單位的業務指導,成員單位學科診療水平、疑難病的處理能力明顯提高。2025年,廈門市兒童醫院專家團隊再度啟程,到晉江市醫院、惠安縣婦幼保健院、南安市中醫院等醫聯體單位,將三級醫院的查房規范、手術指導及科室管理經驗植入基層。 人才培養是聯盟的核心紐帶。依托“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廈門基地”,超600名基層醫護人員已在云端課堂注冊學習。廈門市兒童醫院更創新設立醫聯體進修生獎學金,為赴廈門或上海進修的青年醫生開辟上升通道。 科研破冰與急救通道構筑立體保障 聯盟的深度協作也正在催生重大科研突破。廈門市兒童醫院作為核心單位參與的國家級重大項目“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嬰幼兒動態腦圖譜繪制及語言和社會情緒的發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2ZD0209000)近日獲批。該項目將建立中國首個0—6歲嬰幼兒多模態腦發育數據庫,不僅關乎學術前沿,更為聯盟單位搭建了高水平的聯合科研攻關合作平臺。 而在生死時速的救治戰場,一張網格化轉診網絡已然成型。兒科聯盟成員單位建立轉診綠色通道,疑難危重癥患兒通過轉診通道優先安排到廈門市兒童醫院門診或者住院診療,特別是危重新生兒通過廈門市兒童醫院轉運救護車及轉運團隊轉運入院;危重患兒由廈門市兒童醫院PICU轉運團隊轉運,有效地保障了危重癥兒童的醫療安全。對特殊疑難危重病患兒需要轉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通過對廈門市兒童醫院開放的綠色通道到上海救治,真正為區域兒童生命安全鋪設“高速路”。 數字賦能讓優質資源跨越山海 遠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正打破地理藩籬。依托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指導,廈門市兒童醫院積極推進遠程平臺建設,截至今年5月,已有27家成員單位接入統一遠程平臺,共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精品課程與病例討論。屏幕上實時傳輸的手術演示、隔空開展的疑難會診,增進了兒科聯盟成員單位兒科醫師的學術交流,整體提升地區的兒科醫療技術,并通過不斷地培訓達到高水平和同質化的效果。 2025年,廈門市兒童醫院將強化醫療機構間的兒科協作,向基層下沉兒科醫療資源,促進兒科共建共享。開展兒科專業培訓,強化兒童疾病標準化、同質化診療和管理。提高兒童醫療及預防保健服務水平,創建具有示范意義的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