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17歲學生 平均身高超全國均值
2025-05-30 08:56:40? ?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女生身高問題容易被忽視 及時干預將提升治療效果 10歲女孩小雅父母身高均在正常范圍(父172cm,母158cm),但小雅8歲時身高僅118cm(低于P3值)。起初家長以為是“發育晚”,直至孩子來月經后到醫院體檢,發現骨齡已達11.5歲,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合并生長激素部分缺乏。經過兩年生長激素聯合性抑制針治療,小雅身高追趕至142cm。朱新宇提醒,若能在6歲發現生長遲緩時及時干預,治療效果和經濟負擔都將顯著優化。 朱新宇介紹,男女孩的生長高峰有差異。女孩青春期啟動較早(9-11歲),但持續時間短,約15歲—17歲停止生長;男孩則從11歲—13歲進入快速生長期,可持續至18歲—20歲。這種生理差異導致家長對女孩身高問題的關注容易滯后,錯過黃金干預期。 朱新宇表示,關于身高,先天基因占60%—70%,后天也很重要,如果及時發現孩子矮小,后天干預可以幫助孩子增高。 鏈接 破除焦慮的 “三把尺子” 在身高管理門診,朱新宇常向家長展示破除焦慮的“三把尺子”:生長曲線、骨齡與生長速率。 生長曲線:在0-3歲,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較快,第1年身高增長約25厘米,第2年增長約10-12厘米,第3年增長約8-10厘米。青春期每年8-10厘米的沖刺,這些數字構成個體生長的“基因劇本”。當孩子身高持續低于同齡人生長曲線,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骨齡:12歲男孩的骨齡片顯示,其骨骼年齡比實際年齡小2歲,這提示著“晚長”的可能。若骨齡超前2歲以上,則需警惕性早熟或肥胖代謝異常。 生長速率:3歲至青春期前每年低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低于7厘米,這些紅色警戒線背后,可能隱藏著生長激素缺乏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政策 為學生健康成長 創造有利條件 廈門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先后制定出臺了《廈門市居民營養計劃實施方案(2017-2030年)》《廈門市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關于實施健康廈門行動的意見》等多項指導性政策。 市教育局與市衛健委密切協作,近年來開展了包括學校營養健康食堂、營養與健康學校的創建指導工作、學生膳食指導和營養教育工作等,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