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文明之花開遍城鄉 精神力量滋養心靈
2025-05-28 09:18:4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文明之花開遍城鄉 精神力量滋養心靈 海滄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25日,2025年福建省“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在福州發布,來自廈門海滄晨昕學校的羅西光榮上榜。這名“星星的孩子”拿起畫筆對抗命運的沉默,不僅多次斬獲國際藝術賽事金獎,還積極參加公益拍賣,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盞燈到滿城星。在2025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海滄延奎實驗小學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海滄區漸美村經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這些閃耀的文明印記,是海滄深耕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也是這個城區向上向善精神風貌的鮮活映照。 近年來,海滄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終按照“高標準、系統性、常態化、嚴要求”的工作總要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各項工作,有力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助力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 面向未來,海滄將繼續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發力建設城市文明,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以德潤城 文明風尚日益深化 “省‘新時代好少年’羅西同學不僅是助人為樂的小模范,更以獨特的藝術視角擔任海滄文旅推薦官,用畫筆勾勒家鄉之美,成為海滄文旅推介中一道亮眼的風景。”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海滄,深入了解這位“新時代好少年”的成長故事。在羅西身上,我們看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這份光芒既源自她日復一日的勤奮堅持,也凝聚著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溫暖力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文明培育的關鍵工程。海滄區在實踐中創新構建“四位一體”育人體系:以德育為根本,筑牢價值根基;以實踐為載體,深化育人實效;以文化為滋養,厚植精神沃土;以資源為支撐,匯聚育人合力。去年,由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原創出品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廣告《陪伴讓成長不孤單》,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新時代文明E+公益廣告網絡征集展示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并在中國文明網展播,是全省縣區級唯一獲獎作品。 “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人的文明。我們通過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潤物細無聲地涵養文明新風。”海滄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海滄結合“我們的節日”開展群眾性活動近1500場,打造“文明海滄行”一月一主題群眾性活動品牌,開展線下大型主題活動9場。結合口袋公園建設,設置文明標語牌300余處,將文明元素融入其中。此外,持續建立完善家風家訓教育陣地,因地制宜建設青礁村家風家訓長廊和鄉愁館、古樓農村知青記憶館、赤土耕讀文化基地、新垵村耕讀文化園等載體,多渠道培育文明新風。 如今在海滄,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既浸潤著城區大街小巷,也滋養著鄉村田間地頭。上個月,海滄區貞庵村“喪事簡辦不減情”特色案例登上福建新聞聯播、午間新時空等節目。據了解,村里組建起“紅白理事會”,制定章程,探索推出 “一支哀樂、一鍋炒面、3天內辦結,取消路祭、電子花車等環節”的新舉措,有效減輕村民經濟負擔,弘揚厚養薄葬的孝道文化,樹立文明新風。此外,新垵村也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明確治喪標準,協調喪事辦理,減輕群眾負擔。海滄三都教育促進會、后井村和鰲冠社區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暨金秋助學活動”,營造文明和諧鄉風。 在“以文化人、以德潤城”理念的引領下,海滄逐步推動文明風尚從倡導到踐行、從示范到普及的深度轉化。 以人為本 文明實踐為民惠民 2024年4月“循跡再奮進”工作推進會在福州召開,海滄區青礁村蘆塘書院文明實踐點作為省唯一村級文明實踐單位、廈門市唯一代表交流發言。作為閩臺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青礁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入選全省首批“傳文化承精神”文明實踐單位后,青礁村依托蘆塘書院文明實踐點進一步推動文明實踐提質增效。 建設兩岸融合記憶館、顏氏家風家訓館、家風講堂,組織顏氏后人作詞創作“顏思齊組歌”、結合節慶日開展油炬走境等特色民俗活動……青礁村積極創新傳承開臺故里文化、閩南傳統文化、顏氏耕讀家風家訓文化,以優秀傳統文化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高質量發展。 在海滄,文明實踐之花處處開放。數據顯示,全區已建成中心、所、站55個,實踐點35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6家,不斷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向各類公共服務場所、群眾家門口延伸。依托這些“百姓戲臺”,海滄打破資源壁壘,錨定“需求匹配”,完善“中心制單、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文明實踐隊伍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創新“文明實踐資源清單”295項,每年開展活動超過5000場。同時,力促“海滄新聲力”等優質資源下沉村居,推動文明實踐與老年教育、法治建設、“愛心廈門”融合發展,打造4個市級老年學堂優質教學點、67個文明實踐愛心窗口、50個公益法律服務點,創新開展“厝邊學堂”“法治大篷車”海滄走透透等項目,不斷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內涵。 在海滄區看來,精準對接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落腳點。近年來,海滄區立足群眾需求,創新打造了“走,擺攤去”公益市集、“鄰家工坊”等一批接地氣、聚人氣的特色文明實踐項目。這些項目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讓文明實踐真正走進群眾生活、融入百姓日常。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海滄人積極參與到文明實踐中來。40余支文明實踐隊伍活躍在海滄各個領域,13個文明實踐項目獲得國家級榮譽、23個項目獲得省級榮譽。其中“銀齡衛士防詐騙”“暖昕行動”等志愿服務項目先后獲得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全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中央電視臺作了專題采訪。 城鄉互融 凝聚共識激活動能 在海滄區霞陽社區,“青春筑夢,鄉創未來——閩臺攜手,共話霞young新故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兩岸青年聚在一起,深入開展社區調研,立足社區實際,發揮青年所能,共同打造有新意、有亮點的閩臺文化品牌,進一步激發居民自主意識,持續深化融合治理。 這只是海滄區積極探索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以城市文明促進鄉村文明、以鄉村文明滋養城市文明的一個縮影。放眼海滄,全國文明村漸美村打造“漸美話仙館”“漸美+”等精神文明建設品牌,以點帶面提升周邊城市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新垵村積極傳承“新垵五祖拳”,推動“五祖拳”走進校園和城市社區,以鄉村文化反哺城市發展;過坂社區打造“后坑夜話”群眾議事平臺,積極引導群眾為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建言獻策;東嶼社區設置“集中燒金點”,引導民俗活動有序開展;山邊社區攜手臺胞助理開展“幸福餐”愛心傳遞活動,并將愛心項目傳遞至金門縣烈嶼鄉,搭建兩岸愛心橋梁…… 海滄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3年6月入選“福建省首批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縣(市、區)”以來,海滄堅持以“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為核心,建機制、抓統籌、立項目、樹典范,著力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2024年,海滄在首批6個示范村(居)一年先行探索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全區29個村(居)的試點工作,梳理20個具體工作項目,創新建立“六項融合、20個一”工作機制,形成試點村(居)“具體工作清單”以及“特色項目清單”,實現試點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差異化,強化機制牽引,凝聚精神文明建設的廣泛共識,激活發展動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海滄在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僅聚焦基層社會治理和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更與服務群眾緊密結合,從群眾身邊事、細微處入手,實現煙火氣、人情味、人文范的多元文化交融,讓群眾得實惠、享文明。在業界專家看來,海滄區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工作的實踐探索,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點擊 “數”說文明海滄 ●2021年以來結合“我們的節日”開展群眾性活動近1500場,2024年打造“文明海滄行”一月一主題群眾性活動品牌,開展線下大型主題活動9場,傳承發揚新時代文明新風,引導推動社風民風積極轉變。 ●2025年以“文明海滄行”為主題,以“四項提升行動”為牽引,扎實開展“10(文明培育)+10(文明實踐)+6(文明創建)+6(城鄉融合創建)”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 ●建設完善5個革命老區基點村、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升紅色陣地資源品質,構建紅色參觀學習線路。 ●2021年以來,過坂社區等3個村居獲評廈門市文明鄉風示范點。 ●2021年至2023年,在市對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項測評中連續三年獲評全市第一。 ●2021年以來,陳祺、邢軼軒、羅西等19人次獲評“福建好人”、省市“新時代好少年”、省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2024年,孚美社區、海盛社區、漸美村、翁厝社區4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學堂入選首批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學堂優質教學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