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區級文保單位“文確樓”煥新
2025-05-26 09:37:2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請來傳統手藝人 修繕88歲老僑房 集美區區級文保單位“文確樓”煥新,設于其內的大社村史館完成基本展陳 今年,文確樓完成新一輪修繕并通過專家驗收。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 陳悠帆 林舜杰 圖/記者 林銘鴻)近日,位于集美文確樓內的大社村史館完成基本展陳,后續將對外開放。 文確樓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算不上大,但其位置和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故事卻足夠引人注目——作為集美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確樓已是88歲“高齡”,它坐落在集美潯江畔,是一棟兼具東西方特色的僑房,由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族親——陳文確、陳六使兄弟所建。 今年,文確樓完成新一輪修繕并通過專家驗收,老房子的活化利用也有了新動作。 為何要修? 臺風過后 老僑房多處滲漏 文確樓,位于“大社”牌坊附近。它有著中西合璧的鮮明特征——遠遠望去,樓頂好似戴了一頂斗笠,樓身則像穿著西裝;中式“凹形”門廊傳統古樸,西式的樓道寬敞通風…… 這棟老僑房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彼時,身處南洋的陳文確、陳六使兄弟在陳嘉庚的培養下經商發跡。他們心系家鄉,于1937年在集美修建了該樓,作為回鄉居所。日寇侵占廈門期間,僑房曾被炸毀,并于上世紀50年代初修復過一次。 由于陳氏后代都生活在海外,文確樓被委托給家鄉親戚代為照看。長時間無人居住,加之風雨侵蝕等原因,僑房幾成危樓。在集美區僑聯和集美街道的協助下,陳氏后人回到集美,經協商,將祖屋托付給集美街道代為維修和管理、使用。后來,陳氏后人捐出產權,集美街道曾對其進行過修繕。 “2023年,一場臺風過后,管理人員發現文確樓的屋頂、樓板、外墻等出現滲漏,還有白蟻侵蝕等問題?!奔澜值擂k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考慮到建筑安全,相關部門便啟動了保護修繕工作。 怎么修繕 修舊如舊 用上傳統民間工藝 用一星期時間 扶正“大家伙”山墻 保護修繕啟動后,施工人員層層解構,發現了建筑一側山墻傾斜的情況?!叭庋鄄惶吹贸鰜?。不過,卸掉屋頂紅瓦后,情況就很明顯了,傾斜角有二十幾度。”施工負責人陳澤誠回憶。 山墻又稱外橫墻,是指沿建筑物短軸方向布置的墻。2019年中國文史出版社《老廈門》相關書籍中,對文確樓的山墻有記載:“兩側山墻亦作成西式樓牌樣式,東面山墻雕塑翼龍,西面山墻雕塑徽章紋樣……”獨特的雕塑樣式,更彰顯了文確樓中西結合的特色,也讓它從一眾傳統閩南民居中“跳脫”出來。專家顧問,集美區文旅局、集美街道等工作人員因此決定:用扶正替代拆除,最大程度保護山墻。 “先在它的底部進行加固、頂伸;再用鋼絲固定,一點點牽引到與地面垂直的位置?!标悵烧\說。由于山墻“體型大”——高2米、寬4米多,重量至少一百多公斤,怕一口氣牽引到位有坍塌的風險,所以,施工人員只能慢慢來,整整用了一星期時間才將它扶正。 請來民間匠人 還原建筑水洗砂墻面 對文確樓墻面的空鼓、開裂等問題,施工人員進行了針對性修繕。而后,如何恢復建筑表面的“皮膚”,就成了重中之重。此番,施工團隊用上了閩南古建筑中特有的手法——水洗砂墻。 “用水泥做建筑外立面的基底,再將敲碎的海蠣殼摻上石英砂等上墻……”陳澤誠介紹,如今,采用該傳統工藝的建筑已越來越少,為了達到修繕效果,他們特地從泉州請來了民間匠人蔡少龍。 材料上墻后,水才是最終的雕刻師。只見蔡少龍手持水槍,沖洗掉灰末,讓海蠣殼和石英砂的紋理在墻體上一點點顯現出來?!白鏊瓷皦?,手感很重要。水太小,墻面缺乏肌理感;水太大,墻面材料容易被沖掉……”陳澤誠介紹。“正所謂慢工出細活,修繕老房子,就需要這樣的耐心?!奔澜值擂k相關部門負責人補充說,以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完成文確樓七八十平方米的水洗砂墻面,也耗費了十多天。 炒制傳統竹釘 用以固定木質樓板 在文確樓內參觀,腳下的木質樓板也有“玄機”——它們都是用竹釘固定的。 “文確樓的房梁、樓板有不同程度的白蟻侵蝕、松動。”陳澤誠介紹。實地踏勘時,文博專家、廈門市博物館原副館長鄭東發現,木質樓板是用竹釘固定的,而非鐵釘。因此,施工團隊修繕時,也保留和遵循了這一傳統。 每根竹釘的長度在10厘米左右,上方下尖。制作時,工人們會先將竹子切片、削好,然后混合著油等物質,一塊兒放在鍋里炒制。如此一來,自身水分揮發、吸收了油質的竹釘將變得更有韌勁。 值得注意的是,文確樓原本的地面層次為梁、木質樓板、木地板??紤]到后期活化利用的便利性,施工人員將其調整為梁、木質樓板、斗底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紅磚”)?!笆忻駚硗鶇⒂^,斗底磚更耐磨,也更好清潔。”陳澤誠介紹。 如何活化? 以僑為媒 做好嘉庚精神傳揚 自陳氏后人捐出產權后,集美街道將老僑房的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擺在了首位。 2013年,重修后的文確樓設立“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并于集美學村百年校慶時重新開放,向人們展示陳氏兄弟熱愛家鄉、奉獻社會的一生。2017年,文確樓設立了國內首個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郵局——嘉庚郵局。 此外,老僑房還是國家級“僑胞之家”,承載著接待陳氏后人,舉辦僑胞聯誼交流活動、社會教育和公益活動、嘉庚精神宣講活動等功能。 “在此前活化利用的基礎上,我們還在文確樓內開辟了大社村史館。”集美街道辦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文確樓不僅是嘉庚精神宣傳陣地,是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更是凝僑心、聚僑力的橋梁和紐帶。 名片 文確樓 文確樓位于集美潯江路115號,前部為二層半主樓,后部為三層長條形附樓,是閩南文化與南洋文化碰撞交融的產物。 與其他閩南大厝只有一個天井不同,文確樓有兩個天井,顯得很大氣。因該樓所建地點原處于海邊迎風處,所以文確樓又被叫做“吃風樓”。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