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數”盡其用 廈門走出新路
2025-05-23 09:37:2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探索“數”盡其用 廈門走出新路 率先全國發布首個聚焦數據資產登記全流程的專項合規指引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近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胃癌專病數據集”獲得廈門首張醫療數據資產登記證,標志著廈門在醫療數據資產化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而此前不久,與市民生活關系密切的公交數據也實現了登記,實時數據應用極大便利了市民出行,也讓城市生活更智能。 兩個例子從兩個維度驗證了數據要素的市場價值。近日,在市數據管理局、市司法局指導下,廈門市律師協會正式發布《廈門市數據資產合規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這是全國首個聚焦數據資產登記全流程的專項合規指引,標志著廈門在數據資產登記規范化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數據資產的合規登記對于企業來說有哪些重要價值?數據資產如何改變你我的生活?記者請專家為您解讀。 什么樣的數據可以登記? 目前數據資產登記主要針對的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自行產生或者合法獲取的數據或者數據產品。以公共交通的數據為例,公交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結構化數據,例如公交車輛的實時定位、運行路徑、發車時間等,這些數據原本只是企業內部使用的生產要素,但如今通過合規登記流程,正式擁有了“資產身份”。 解讀:與傳統物理資產不同,數據資產的最大特點是“無形、可復制、易擴散”。這也決定了,若沒有一套合規的制度框架和登記機制,數據的價值將難以釋放。在之前的工作當中,由于不同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可能對于合規的要求理解有所不同,會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差異,給合規報告的起草和審查帶來了不便。《指引》的發布則給相關的企業和從事合規審查工作的律師提供一個“模板”,也讓數據要素市場合規登記環節更加順暢。 如何保證數據的合法性? 廈門對于數據資產的合規審查方式也走在全國前列,確保數據登記的合法、真實、安全,更關注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近年來,廈門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立“實質性審查+形式審查”雙軌制審核機制,從數據來源的合法性、完整性到處理方式、隱私保護等維度進行全面把關。 對于涉及個人信息的數據,《指引》明確提出必須進行匿名化、去標識化處理,確保所有可以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都不得登記為資產。 解讀:廈門數據資產登記的審查流程主要先由第三方合規審查機構,即律師事務所,進行實質性審查,提供合規報告,再由數據資產登記中心完成形式審查,并在審查通過后發放登記證書。但以往數據資產合規審查標準還不完全統一,《指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廈門市數據資產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系統梳理了數據資產登記全流程的合規要點。 對企業有哪些意義? 數據資產的登記,對于企業來說意義重大。這意味著,企業的運營數據不再只是“沉睡資產”,而是可以參與價值流通的“數字黃金”。未來,這些數據可以用于數據交易、質押融資,甚至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對接更多平臺服務。 如何改變市民生活? 對于市民來說,合規登記的數據資產,已在公共交通、醫療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解讀:廈門公共交通的實時定位數據已完成資產登記,并納入智慧交通調度系統中,實現了跨平臺共享,可以幫助實時調配運力,優化乘客選擇。系統還接入了市民通勤習慣數據,提前預測人流密集站點,增設早晚高峰的班次。 類似場景還出現在醫療服務領域。全市部分醫院已開展試點,將經過脫敏處理的診療數據登記為資產,用于推動區域醫療數據互通共享。患者在不同醫院就診時,無需重復檢查影像資料,一份電子病歷“通用多院”。 此外,數據資產的合規流通,還在更廣泛的城市治理中發揮效用。在思明區,環衛部門利用完成登記的城市傳感器數據,搭建“智能清掃”平臺。通過分析道路塵土濃度、垃圾桶使用頻率、掃地車作業軌跡等數據,系統自動生成最優清掃路線,實現精準調度。 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應用也悄然升級。在廈門的部分試點小區,基于居民生活數據和公共設施使用頻次,社區居委會能實時掌握空巢老人數量、用電用水異常情況等動態信息,提前干預、主動服務。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