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物醫藥港迎來創新爆發期
2025-05-22 09:13:4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改革助力平臺搭橋 賦能生物醫藥創新發展 海滄持續優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廈門生物醫藥港迎來創新爆發期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 通訊員 熊東帆)去年,位于海滄的廈門生物醫藥港有116個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今年一季度,又有47個三類醫療器械獲批;截至發稿時,合計57個創新藥、改良藥品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些成績,無論縱向對照還是橫向比較,都是可圈可點的。見到記者,廈門海滄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開門見山地說,經過多年培育,廈門生物醫藥港正迎來創新爆發期,創新成果百花齊放。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2024年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榜單”中,廈門生物醫藥港位列綜合競爭力第13名,已連續6年進入綜合競爭力前15名。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科創屬性。創新,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搭建創新轉化平臺,促進創新要素加快聚集,不斷為創新賦能,則是海滄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題中之義。如果把產業集群的發展比作一列火車,創新就是火車頭,而園區則是火車站,負責為開展創新轉化的企業提供“加煤加水”“上下貨物”“維修保養”等服務,不可或缺。而支持創新發展的各項專業化服務職能,則在業內被形象地稱為“平臺”,像一個又一個的站臺,承載著“車站”的運行。未來,海滄將繼續搭建和升級賦能型平臺,通過平臺思維架起更加便利、更加完善的創新轉化之橋,持續優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 創新主體“雙輪驅動” 平臺運營有聲有色 “我們過來送檢非常方便,開車只要5分鐘。”在廈門化學創新藥研發平臺,萬全萬特制藥公司送檢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做的是化學原料藥,檢測晶型和粒度指標所需的設備價格高昂,有了‘近在咫尺’的廈門化學創新藥研發平臺,不僅為企業節約了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研發實效。” “萬全萬特這樣的老客戶,我們平臺有許多。在平臺的設備預約群里,預約的消息幾乎每天都有。對園內的企業來說,有的甚至只需要步行的距離,就可以完成實驗的關鍵環節。”平臺運營方、力品藥業相關負責人林智超介紹,“在海滄的全力支持下,我們設立了廈門化學創新藥研發平臺。如今,該平臺孵化出4個核心技術子平臺,不僅為企業自身創新注入動能,也為園區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研發提供重要支撐。” 在廈門生物醫藥港的另一隅,由萊必宜科技聯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臺灣世宬生物科技打造的廈門生物等效性臨床試驗平臺,自2017年運營以來,已累計完成180多個仿制藥生物等效性研究,幫助藥企拿下16個“國內首仿”品種,服務網絡覆蓋江蘇豪森、科倫藥業、Dr.Reddy’s等近30家國內外知名藥企。 “現階段隨著臨床需求持續增長,我們將重點拓展臨床I-IV期研究以及大分子實驗室檢測規模。持續當好藥品上市的‘質檢員’。”萊必宜科技公司董事長馮巖表示。 在業界人士看來,廈門生物醫藥港內許多創新主體呈現出“雙輪驅動”的顯著特征——他們在加速核心技術攻關的同時,主動延伸創新鏈,構建起服務平臺矩陣,不僅有效解決了初創企業面臨的研發設施短缺等痛點,更折射出海滄活躍的創新生態和優越的營商環境。 “全省首創”保駕護航 服務企業專業高效 “最近,我們在創新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遇到了堵點,‘進不了窗口’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中心得知后,通過搭建醫企交流平臺等方式,第一時間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特寶生物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以前,企業遇上窗口沒法解決的事項,我們就在企業接待日研究,但隨著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有時候一場會要研究10多個問題,時間太趕。”海滄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11月,海滄區在全省首創“進不了窗口”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中心,將解決困難問題的便捷通道,開在了生物醫藥企業“家門口”。 據介紹,該分中心打破傳統政務服務的單一模式,將省、市、區政府各部門與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服務從臨床試驗、產品掛網、政策解讀到市場拓展等環節進行全面整合,針對企業痛點、堵點主動出擊、精準施策,打通企業產品臨床應用“最后一公里”。分中心成立以來,累計受理企業訴求123項,目前已辦結114項。 作為福建省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和“三爭行動”優秀案例,通過省、市、區的協同努力,省藥監局把“一站一部兩中心”直接設在了園區內,實現醫療器械注冊審評、審批、生產許可及藥品生產許可變更、流通許可等12大類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就地辦理,打通生物醫藥企業從注冊到生產許可全流程,80%的事項做到即來即辦。去年,中心共受理事項1226件,指導幫扶企業170家次、咨詢解疑96次,持續助企紓困,保駕護航。 海滄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痛點堵點問題,結合產業發展新趨勢、新需求,以企業需求為中心,創新打造的企業服務平臺,是深化政務服務改革的有效實踐,也是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特色平臺不斷涌現 持續“加碼”營商環境 兩個月前,愛默生物進口的一批人源細胞空運抵達廈門,貨物一落地,就進入了位于海滄的廈門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在P2實驗室里,平臺工作人員穿上防護服,準備好干冰,在確保貨物開箱過程中符合溫控要求后,對貨物進行查驗。查驗結束后,立即對P2實驗室進行全方位消殺及廢棄物處置。 “如果貨品在機場口岸查驗,由于沒有特殊物品所需的查驗環境,查驗過程中存在失溫和生物安全不可控的風險,交給廈門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他們專業負責,我們很放心!”愛默生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于生物醫藥行業的特殊性,許多貨品保存條件較嚴苛,廈門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立足廈門、輻射東南沿海,用專業的服務提升生物材料通關效率。”廈門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運營部總監姜少青介紹,平臺運營至今已累計實現進出口服務貿易額近4億美元。去年,平臺入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2024年政策試點“揭榜掛帥”名單。 如今,越來越多樣化的平臺為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專業多元的個性化服務。上個月,廈門市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海滄大數據實驗室正式啟用,該實驗室聚焦健康大數據應用、精準醫學研究及醫藥器械研發三大領域,建有生物信息分析平臺、真實世界證據研究平臺、藥效評價平臺等多個創新性平臺,為生物醫藥企業、科研機構等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服務。 在海滄看來,大數據實驗室的啟用既是破解數據分散、采集難度大、標準化不足以及“脫敏”管理等困擾的“關鍵鑰匙”,也是寶貴的醫療大數據資源得以深度開發利用的契機。目前已有一批園區企業通過與實驗室合作取得了領域階段性突破,切實感受到數據賦能產業的強大動能。 未來,隨著產業集聚度越來越高,海滄將跟隨科技進步的步伐和企業發展的需求,持續探索建立更加多元的服務平臺,精準對接企業不同需求,以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更加精準地聚焦臨床需求,縮短創新周期,降低研發成本,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