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師楊福全:13年畫筆不輟 為特殊學員繪就“人生丹青”
2025-05-21 11:10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楊福全指導特殊學員畫畫。 在集美福樂家園的教室里,82歲的楊福全俯身握著毛筆,帶著學員在宣紙上暈染出牡丹花瓣的漸變色彩。墻邊整齊擺放著二十余幅山水花鳥白描圖,這是他為這一學期準備的教案。從2012年至今,這位退休生物教師義務教授國畫已13年。2021年,楊福全被評為“‘愛心廈門’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顯微鏡下練就繪畫功底 退休前,楊福全是廈門十中的生物教師,常在顯微鏡下繪制細胞結構圖,練就了他的繪畫功底。2012年春天,楊福全第一次踏入福樂家園。看著面前的學員們,這位老教師紅了眼眶,“普通孩子學三遍的內容,他們可能要學三十遍、三百遍。”從那天起,每周一下午的國畫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行程。 “買教材、上老年大學、對著電視學技法,自己先當學生再當先生。”楊福全家中堆滿國畫書籍,泛黃的筆記里記滿不同顏料的暈染效果。從杏林家中到教室,他風雨無阻走了13年,刮風下雨蹚積水也要赴約,“只要他們想學,我就來”。 “階梯教學法”助學員建立信心 面對二十多名輕度智障學員,他獨創階梯教學法:先示范完整作品激發興趣,再拆分步驟逐個突破,最后用裝裱展示增強成就感。“牡丹象征富貴,小動物活潑,他們更喜歡有挑戰的題材。”牡丹、玉蘭、菊雀圖……他特意選擇寓意吉祥的題材,“既要讓他們畫得開心,也要傳遞美好期許”。 “最難的不是教技法,是和遺忘賽跑。”楊福全說,雖然學員常“一學就忘”,寒暑假后往往需要從頭再來,但楊老師總鼓勵他們:“你們比大學生厲害!很多大學生都沒摸過宣紙,沒畫過素描。”他認為,建立信心是最重要的,“要尊重、要耐心,更要把他們當大學生來培養自信。” 13載春秋,楊福全見證學員從顫抖握筆到獨立繪畫,甚至作品成功義賣。如今的畫室墻上,日漸成熟的國畫見證著這段跨越13年的蛻變。 展示學員作品。 “精神坐標”帶動愛心接力 楊福全不僅是教師,作為一名民革黨員,他更是民革集美支部的“精神坐標”。據了解,在他的推動下,其所在支部與福樂家園的公益工程形成多維幫扶體系,包括節慶時贈送溫暖禮包、牽線企業開發輔助性就業崗位、建言獻策推動政策完善……他昔日的學生也加入捐贈隊伍,形成“以老帶新”的愛心接力。 82歲的楊福全仍保持著令人驚嘆的創作力,自費購置顏料宣紙,不斷研究新畫法。“只要還拿得起筆,我就會一直教。”楊福全說。(文/圖 記者 林小芬 來源:集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