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廈門市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微宣講比賽舉辦
2025-05-20 09:17:5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學思想 講道理 育新人 一體化推進大思政與微宣講有機融合 第五屆廈門市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微宣講比賽舉辦 一等獎獲得者廈門市蓮花小學泥婷 主持人開場介紹比賽規則。 往屆獲獎教師代表與集美大學學生同臺演繹《勇立潮頭、勇毅前行:大思政與微宣講一體化的廈門交響》。 一等獎獲得者廈門理工學院盧鵬好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余蕊 圖/記者 黃曉珍)近日,以“學思想·講道理·育新人”為主題的第五屆廈門市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微宣講比賽總決賽在集美大學舉行。 自4月賽事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市委黨校、全市大中小學青年思政課教師的踴躍報名和積極參與。經過初賽、晉級賽層層選拔,最終16位選手晉級總決賽。決賽現場,選手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等,立足廈門實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最終,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的盧鵬好和來自廈門蓮花小學的泥婷獲得一等獎。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廈門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協作中心、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 后續,優秀選手將組成宣講團,深入大中小學、社區、企業等開展宣講,進一步將比賽成果進行可持續轉化,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宣講選萃 弘揚改革精神 在“闖”上顯擔當 所謂“闖”就是要敢于突破體制機制壁壘,敢為天下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嘉庚創新實驗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嘉庚創新實驗室有兩個大膽探索:其一是“首席責任專家制”,即讓專家擔任科研項目的“CEO”,從技術路線、項目管理到成果轉化全面負責。這種機制最大的好處是避免“各自為戰”,集中優勢資源突破關鍵技術。其二是“雙聘雙跨引人機制”,即“一崗多職”,實驗室研究員既是高校教師也是企業工程師,企業可直接獲得智力支持,工程師可直接參與前沿基礎研究;高校教師可以直接了解企業需求,避免“閉門造車”,既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結構優化,又充分體現了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參賽心得:這次比賽,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磨練與學習機會。通過備賽與比賽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宣講絕非照本宣科機械念稿,而是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載體,結合身邊真實可感的故事與案例,清晰闡釋并深入剖析理論內涵。未來我將把比賽的經驗和收獲,融入日常教學,打磨出更多有價值有深度的思政課。 ——廈門理工學院 盧鵬好 筑牢信仰之基 培養時代新人 多年來,我常在思考,該如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有這樣一堂課令我印象深刻,我在課堂上講到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班級里有個孩子突然舉手:“老師,我有個問題!”他仰著臉問,“讀書真的能讓國家變強嗎?”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真實困惑。我也明白,作為老師,我就是要堅定孩子們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我轉身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在黑板上。當我轉過身來,分明看到孩子們的眼中有了光。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提過三個要求:做“四有”好老師、當“四個引路人”、成為“大先生”,我們就是要把這種“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崇高使命,筑牢立身從教、教書育人的信仰之基。 參賽心得:此次比賽,為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通過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了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闡釋。這場理論學習的“及時雨”,讓我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育人核心任務,扎實推進“大思政課”實踐,培養時代新人。 ——廈門市蓮花小學 泥婷 活動亮點 ●技術手段創新: “理論微闡釋” 環節引入 AI 競答模式,實現人機同臺競技,借助數字技術賦能理論傳播。 ●評審陣容創新: 設置 “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 大眾評審團 ,搭建多元評價平臺,助力選手發揮水平。 ●培訓場景創新: 組織選手于廈門市委黨校開展賽前封閉培訓,采用集體點評與一對一指導,提升選手理論素養與宣講水平。 ●傳播載體創新: 在新華社現場云、微博、嗶哩嗶哩等 16 家主流媒體平臺全程直播,總瀏覽量超 410 萬,實現觀眾與評委、選手實時互動,打造全媒體理論傳播新體驗。 專家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宣講不是案例堆砌,需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的邏輯框架串聯觀點,要以故事承載理論內核,讓抽象道理轉化為可感知的思想養分,讓理論“立得住、講得透”。 宣講要有親和力,要 “去繁從簡、重情達意” 。避免華麗辭藻與固定模式,以樸素語言、眼神互動拉近距離;案例宜少而精,深挖細節,輔以設問引導思考,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讓宣講真正走進聽眾心里。 ——中共廈門市委黨校副校長蘇秋華 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廈門探索思政課教學創新、推動理論宣講落地見效的一次生動實踐。經過五屆的不斷創新探索,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微宣講比賽逐漸形成“四微聯動”的特色形式,探索出宣講新模式。 一是強化微講述,以 “小故事” 講 “大道理”,讓抽象理論具象化。二是強化微闡釋,借 “小觀點” 闡明 “大思想”,助力構建知識體系。三是強化微點評,用 “小點評” 引領 “大宣講”,邀請理論專家點評,提升宣講效果。四是強化微傳播,靠 “小網絡” 覆蓋 “大空間”,推進線上傳播,增強影響力。 ——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勁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