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向新而行 計量服務發展惠民生
2025-05-20 09:15:2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市市場監管局啟動專項活動 向新而行 計量服務發展惠民生 廈門市場監管部門加強計量測試能力、計量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強化計量監督管理,推動計量工作融入城市發展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 萬莉 陳浩 鄭偉峰 李碩)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是1875年在巴黎簽署《米制公約》的周年紀念日。這一公約為建立全球協調一致的測量體系奠定了基礎,為科學發現與創新、工業制造、國際貿易,乃至生活質量提升和全球環境保護提供支撐。今年是《米制公約》簽署150周年,世界計量日主題為“計量順時代之需,應民生之盼”,意在深刻詮釋計量在服務民生、支撐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在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當下,如何筑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計量基礎,讓優勢產業跑出速度?如何紓困解難,讓技術支撐和幫扶服務雙向奔赴?如何探索計量新型監管模式,讓“小計量”服務好“大民生”?廈門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制定計量發展藍圖,加強計量測試能力、計量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強化計量監督管理,推動計量工作融入城市發展,有力促進產業升級,保障民生福祉。 夯實根基 以戰略定力錨定計量發展藍圖 近年來,我市計量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廈門)、福建省海洋高端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正在籌建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廈門分中心,入選工信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牽頭成立全國顯示產業計量測試聯盟。計量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2022年11月,《廈門市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與國務院、省政府的計量發展規劃緊密銜接,同時結合廈門實際,圍繞“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重點產業發展,對支撐城市發展和產業壯大的重點任務進行了細化部署,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制,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具有前瞻性(以下簡稱“三全一前”)的計量測試技術服務。 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實施方案印發以來,我市已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30項,主導省、市計量比對項目15項,主持及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2項、標準及計量技術規范104項,獲授權專利88項,建立國家標準物質20項。持續提升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廈門)、福建省海洋高端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能力,建設微納米結構表征、數字化掃描與仿真設計、空間大尺寸測量等實驗室。在觸控面板、液晶顯示、繼電器、儲能電池、鎢材料等5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實施“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引導7家龍頭企業與鏈上28家中小企業建立計量伙伴關系,通過資源共享、渠道共用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完善計量管理體系、解決計量檢測痛點難點,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計量服務和支持。 凝聚共識 形成全方位多元共治大計量格局 5月14日,在海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舉辦的一場活動,吸引了40多家高校、企業組團“圍觀”,還邀請到不少院士、專家現場“支招”。這是由市計量院與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泉州裝備中心”)聯合主辦的“福廈泉自創區協同創新平臺”項目推進會暨泛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技術推介會。活動聚焦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技術發展,旨在構建政產學研檢用“三全一前”計量測試服務體系。 此前,市計量院與泉州裝備中心聯合申報“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泛半導體領域高精密檢測協同創新平臺項目”,獲福建省科技廳立項。項目圍繞材料、器件及裝備等全鏈條測試需求,研究納米級尺寸計量、缺陷與可靠性評價、智能化檢測裝備國產化等產業計量難點,破解技術瓶頸,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活動中,市計量院與泉州裝備中心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未來,協同創新平臺的高精密測試與評價技術成果可直接應用于本地泛半導體企業的研發、生產和制造環節,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突破先進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的計量技術瓶頸;同時,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培養一批既有深厚計量理論功底又具備豐富產業實踐經驗的復合型技術人才,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為今年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之一,5月15日,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啟動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來自市計量院的“計量技術特派員”正式進駐企業,開展計量技術服務。活動現場還成立了由鏈主企業、市計量院、市知識產權中心、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和廈門大學共同組建的質量創新聯合體,將惠及20余家鎢產業供應鏈上企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