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施婧:以團隊之力 行溫暖之護
2025-05-12 10:40:2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8cf7e6adce236ff99d5be5d375716a13 施婧在照顧病患(東南網記者 劉學佳 攝) 東南網5月12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劉學佳)在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我們走進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專訪了急診科護士長施婧。從重癥監護室到急診科,她用近二十年的護理生涯,詮釋著對護理事業的熱愛與堅守。 初心如磐:從重癥到急診的使命傳承 “小時候,家人患病的經歷讓我立志學醫。”回憶起踏入醫學領域的初心,施婧眼神中滿是堅定。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護理學專業畢業后,她在重癥監護室深耕近十年,2013年考取中華護理學會危重癥專科護士。這段經歷,不僅讓她積累了豐富的重癥患者管理經驗,更塑造了她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敏銳的臨床洞察力。 “在重癥監護室,看著患者在精心護理下康復,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句感謝,都讓我無比感動。”施婧說,正是這份感動,讓她始終保持著對臨床工作的熱情。2019年,醫院整體搬遷急診科開科,施婧毅然迎接新的挑戰,開啟了在急診一線的奮斗征程。 急中有序:急診科的團隊力量與專業突破 “急診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接診的患者是什么情況。”施婧坦言,面對急診工作的高強度與高壓力,團隊的力量至關重要。自急診科開科以來,她帶領34名護士組成的團隊,以科室為家,相互支持,攜手前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團隊可以走得很遠。”在她的帶領下,急診科團隊始終保持著高效協作,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在專業提升方面,醫院致力于將護士培養成全能型人才。她介紹,醫院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鼓勵護士開展循證護理,將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縮短了住院周期。同時,醫院緊跟醫療技術發展步伐,注重提升護士的信息能力。隨著AI技術的發展,他們還積極探索其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從文獻翻譯到科研創新,AI成為提升工作效率、拓展工作思路的有力工具。 溫暖守護:細節之處見真情 在施婧看來,護士不僅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更要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她分享了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位因急性心梗住院的老人,對施婧下班前關心他是否寒冷、叮囑護理員加床被子的舉動銘記于心,再次住院時寫下7頁長的感謝信;還有一位從漳州轉來的夾層患者,單親帶著八九歲的孩子,護士們主動為孩子買餐,悉心照顧,直到家屬到來,這份溫暖讓患者和家屬深受感動。 “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施婧強調,在心臟急救工作中,分秒必爭是常態。為此,科室醫護團隊每年都會進行多次心跳呼吸驟停聯合搶救演練,不斷提升應急救治能力。 節日心愿:期待更多理解與尊重 當被問及護士節的心愿,施婧笑著說:“其實最希望能好好睡一覺。”話語中既有對日常忙碌工作的調侃,也透露出對休息的渴望。但她更希望,患者能給予護士更多的理解、尊重與信任。在她心中,這份職業的價值,不僅在于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更在于建立起醫患之間溫暖而信任的橋梁。 從重癥監護室到急診科,施婧始終堅守在護理一線,用專業與愛心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線。在這個屬于護士的節日里,她和無數護理工作者一樣,依然忙碌在崗位上,踐行著南丁格爾的誓言,書寫著守護生命的動人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