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為何選擇在5月10日拉響防空警報?
2025-05-09 09:06:0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為何選擇在5月10日拉響防空警報? 檔案解讀1938年那段血色記憶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 通訊員 劉莉麗)5月10日15:00,急促的防空警報聲又將劃破廈門的上空,響徹全城,似乎在一遍遍地提醒:銘記歷史、不忘恥辱、忘戰必危、國強才能民安。 從2001年開始,廈門將每年的5月10日作為防空警報試鳴日,在全市拉響防空警報,至今已持續24年。為何選擇5月10日?那是因為這一天是廈門永難忘記的傷痛日、恥辱日——1938年5月10日,日軍開始進攻廈門,登陸廈門的日軍到處濫殺無辜,3天后廈門淪陷。此后,這座城市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熬過了七年多的苦難歲月。 廈門為何成為日本侵略者覬覦的目標?日本侵略者如何攻占廈門并實施暴行?鷺島軍民又展開了怎樣可歌可泣的抵抗?本期“廈門檔案故事”,將依據廈門市檔案館珍藏的抗戰史料,披露廈門淪陷的歷史真相,再現那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廈門為何會讓日軍垂涎三尺? 歷史資料顯示,日本對廈門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874年,日本就曾派出“孟春”號勘測船秘密探測廈門港區水文地理,為其日后軍事行動作準備。日本侵占臺灣后,加快了對廈門的侵略步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轟宛平城,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次年即把魔爪伸向廈門。 廈門為何會讓日本侵略者垂涎三尺?據廈門市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廈門港擁有天然深水良港優勢,終年不凍不淤,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極具經濟價值。其次,廈臺關系密切,日本侵占臺灣后,廈門成為兩岸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重要據點,給日本對臺灣統治造成威脅,日本統治者為鞏固對臺灣統治,處心積慮侵占廈門。第三,軍事上,日本如果占領廈門,就可以在廈門建設海軍基地,與日據臺灣相呼應,向北可斷中國海上交通,向南可為侵略中國廣東、廣西作準備,也可配合日本“南進政策”,為侵略東南亞打通南下交通線,對日本推行對外侵略國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第四,作為當時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僑鄉,大量僑匯經此中轉至國內各地,具有重要的經濟戰略意義。 抗戰全面爆發后,日本圖占廈門的行動也緊鑼密鼓,派遣大批間諜特務開展情報搜集工作,頻繁進行武裝挑釁。面對日本侵略者,廈門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義無反顧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1937年8月22日,國民黨軍第157師奉命駐防廈門。入駐廈門后,第157師積極開展抗戰布防,一面加強防御工事建設,一面打擊日本間諜特務活動,在入駐廈門的第二天即查封了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全閩新日報》。1937年9月3日,廈門遭到日艦的猛烈炮擊和日機的轟炸,面對侵略,胡里山、嶼仔尾等炮臺的守軍奮起還擊,重傷日本軍艦“箬竹”號。此后,日艦頻繁對廈門、集美、同安等地進行炮擊轟炸,導致大量房屋被毀,許多無辜市民傷亡。 1937年10月26日,日軍占領金門后,迅速將其打造為進攻廈門的軍事基地——在金門修建機場,頻繁出動戰機轟炸廈門市區及軍事設施;同時擴建料羅灣港口,利用日軍軍艦頻繁炮擊廈門沿海地區。面對日軍武裝入侵的升級,第157師和國民黨廈門市政府在開展防御的同時,也制定了緊急應對方案。據廈門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為應對極端情況,當時的廈門市政府對轄區內老幼婦女人數進行了調查統計,規劃了9處專用撤退碼頭,并擬定戰時交通設施破壞預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