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過“五一”
2025-05-06 10:31:31?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臨近五月,陽光已頗有些分量,沉甸甸地壓在土地上。父親佝僂著腰,在麥田里緩緩移動著,像一株會走動的老樹。他的手掌粗糙如樹皮,指甲縫里嵌著洗不凈的黑土,那是七十多個春秋積累下來的印記。麥苗剛沒過腳踝,青得發亮,在父親的眼里已經看見金色的麥浪…… 父親今年七十多歲,背已經駝了,像一張拉滿的弓。每到五一,從不需要日歷提醒,布谷鳥在村東頭的老槐樹上叫了三聲,他就知道該下地了。寫在日歷上的“五一”對他而言過于蒼白,他的“五一”在泥土里,在鋤頭上,在每一株被他親手撫摸的莊稼上。 記得小時候,“五一”學校放假,我跟著父親下地。他教我辨認雜草和秧苗,告訴我什么時候該澆水,什么時候該追肥。那時的陽光照在他古銅色的臉上,汗水順著皺紋流下,像是犁溝里的小溪。而今他老了,卻依然固執地拒絕我的幫助,說莊稼活不是讀書人能干的。我知道,那是他最后的驕傲。 兒子今年17歲,正在為高考奮戰,五一假期對他而言不過是換了地方學習。清晨六點,他就背著書包去補習班上課了。書包很重,壓得他肩膀微微傾斜,像一棵被風吹彎的小樹。我站在窗前,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小區拐角,忽然想起他小時候,每到“五一”就纏著我去公園玩滑梯的情景。 我的“五一”難得沒有值班,清晨送走兒子后,我坐在陽臺上發呆。四十余年的光陰像一本書,翻得太快,許多章節還未來得及細讀就已翻過。作為小學教師,我的生活被教案和作業本填滿,家、學校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在黑板前揮灑青春,看著一群群孩子長大奔向遠方,“五一”對我來說是短暫喘息的機會。 我翻開相冊,看見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十年前的“五一”,父親帶著我和兒子在麥田里拍下的。父親站在中間,我和兒子一左一右,三張笑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時的麥子還未抽穗,綠油油的一望無際。 中午,我做了幾個菜,叫父親回來吃飯。他洗了手坐在桌前,動作遲緩。我注意到他夾菜時手有些抖,心里一緊。兒子中午不回來,在輔導班附近吃快餐。飯桌上只有我和父親,安靜得能聽見筷子碰碗的聲音。 飯后,父親又去了菜地。我站在窗前,看見他佝僂的背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瘦小。忽然想起小時候他背著我走過田埂,那時的肩膀多么寬厚。 傍晚,兒子回來了,一臉倦容。他匆匆吃完飯就鉆進了房間,關門的聲音像一聲嘆息。我端了杯牛奶給他,看見他伏案疾書的背影,想起自己17歲時在田間勞作的場景。三代人,三種不同的青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著父親傳來的咳嗽聲和兒子翻書的聲音。我想起父親常說的一句話:人這一生,就像地里的莊稼,一茬接一茬。如今我們祖孫三代人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季節,父親像秋后的稻穗,漸漸低垂;我像夏天的麥子,正在揚花;而兒子,則像春天的秧苗,剛剛開始生長。 三代人的“五一”沒有出游,沒有聚會,只有三代人各自的生活軌跡在這一天短暫交匯,如同田里的光陰,靜默而漫長。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