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頭刀韭菜”
2025-05-06 10:30:33?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當晨霧未散時,我漫步于早已蒸騰起人間煙火的早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間穿梭時,一抹鮮綠躍入我的視線,那是一捆捆嫩生生的韭菜,整齊地碼放在蛇皮袋上。它們綠得發亮,綠得誘人。攤主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當我們的目光交匯時,她熱情地向我介紹:“這是自家種的,是今年的頭刀韭菜。”看著那捆長短不一的韭菜,我再熟悉不過了,確信是她自己種的,而且還是“頭刀”。這份確信,源自于幾年前我還能吃到母親親手種的韭菜。 所謂的“頭刀韭菜”,是指春天里第一次收割的韭菜。它不僅鮮嫩欲滴,色澤翠綠,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清新與甘甜。古人云:“春食則香,夏食則臭。”這句話用在頭刀韭菜上,再貼切不過。春天的韭菜,吸收了整個冬季的養分,加之春雨的滋潤、陽光的輻照,使得其味道格外鮮美。《本草綱目》有云:“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在中醫理論中,韭菜性溫味辛,有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之效,春日食用,更是能溫補陽氣,增強體質。 往年開春,母親便會在自家小院中的那片小菜園里忙碌起來,施肥、翻土、播種。她侍弄土地像在繡花,松土時用三根手指捻碎土坷垃,撒草木灰像給嬰兒拍爽身粉。在小菜園的一角,有那么一小塊韭菜地,早已在春風的輕撫下郁郁蔥蔥。母親彎下腰身,手中的鐮刀在韭菜叢中穿梭,不一會兒,一捆鮮嫩欲滴的頭刀韭菜便呈現在眼前。黃庭堅曾以“韭菜照春盤,菰白媚秋菜”之句,描繪春日品嘗盤中春韭、觀賞園內盎然生機的愉悅心境。母親則常常念叨,割過霜雪的韭菜最養人,根莖里蓄著整個寒冬的地氣。 一捆韭菜,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輕輕一轉,便開啟美食世界的大門。粉條吸飽了井水的清甜,土雞蛋炒得蓬松如鵝黃綢緞,與翡翠般的韭段攪拌時,木筷挑起的不只是餡料,更是整個春天的豐腴。不一會兒工夫,母親便將這些食材變成了一個個飽滿圓潤的餃子。待餃子出鍋,迫不及待咬一口,韭菜的清香、雞蛋的醇厚、粉條的滑爽交織在一起,化作一股暖流,溫暖了乍暖還寒的春天。 除了餃子,母親還會用同樣的餡料做成韭菜盒子。出鍋后的韭菜盒子,色澤誘人,外皮金黃酥脆。咬上一口,先是聽到“嘎吱”一聲,那是外皮破碎的聲音,緊接著,鮮美的餡料便在口中綻放開來,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誘惑。 然而,歲月不饒人,如今母親年邁,身體大不如前,小菜園也因無人打理而漸漸荒蕪。正當我沉浸在回憶里時,耳邊傳來了老太太慈祥的聲音:“自家種的,不貴,給你算便宜點。”她邊說邊熟練地為我稱好一捆最鮮嫩的韭菜。 回到家,我便急不可待地開始準備,按照記憶中的步驟,將韭菜洗凈、切碎,配上雞蛋和粉條,調制出餡料。然后,我又笨拙地將餡料包進餃子皮中。直到忙活到中午,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韭菜餃子才端上桌。 我和母親相對而坐,吃著餃子。她掉落的門牙讓咀嚼變得緩慢,咬破面皮時,她的眼眸忽然變得清亮,嘴角漾開漣漪,驚喜地說道:“是頭刀韭菜!”我點點頭。時光這把鐮刀收割了太多青翠,卻始終割不斷泥土深處盤結的根脈。此刻母親吞咽的何止是春鮮,分明是往事的種子在胃里發芽。 我細細咀嚼著餃子,突然覺得春韭的味道從未遠去,它只是悄悄藏進每道皺紋,在每個開春時節,將泛黃的記憶重新染成青翠。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