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奮進集美 > 集美報> 正文
分享到:

古厝炊煙里的閩南家常菜

2025-05-06 10:06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有嚼勁的鹵豬蹄(陳季玉攝).jpg

有嚼勁的鹵豬腳。

從供桌到餐桌,從祭祀到家常,閩南人的飲食哲學總藏在煙火深處。一鍋鹵豬腳浸潤千年禮俗,一碗地瓜稀飯沉淀華僑歲月,一勺咸稀飯容納四時風物。這些血脈里的滋味,既是生存的智慧,更是對故土的告白。

鹵豬腳:供桌上的古禮 家宴中的壓軸

陳良德拎著剛斬好的豬腳跨進廚房,鐵鍋早已被妻子用姜片擦得锃亮。冰糖在油鍋中熔成琥珀漩渦,八角、桂皮與香菇爆香,豬腳在糖色中翻滾出油亮的光澤?!皣W——”加飯酒傾入鍋中,蒸騰的酒氣驚醒了趴在窗臺打盹的美國短毛貓,也喚醒了整個老宅的煙火氣。

這是陳家每月一次的家宴時辰,恰逢祭祖吉日。供桌上三牲五果六齋有序擺放,豬蹄總是擺在正中——閩南人供神祭祖,全豬太大,豬腳便頂了整頭豬的禮數。供過祖先的吃食都成了家宴菜,一家子十幾口人圍著圓桌坐得滿滿當當。金黃的炒米粉堆疊如山,清蒸石斑魚露出凝脂般白肉,斑節蝦紅白相間如珊瑚出水,當季最肥美的海蠣化作“蚵仔凜”——地瓜粉裹著珠白玉潤的海蠣,在綴著芹菜末的清湯中沉浮,仿佛還帶著潯江浪濤的鮮活氣息。

鹵豬腳端上圓桌時,喧鬧的餐廳突然靜了一瞬。八十二歲的丈母娘緩緩夾起一塊,混著鹵汁拌進米飯。白發老人鼓著腮幫咀嚼,不住點頭,“嗯,燉得夠爛,正合我這老牙口?!逼拮雨惸让脼槟赣H添了碗蚵子凜,笑道:“平時他們年輕人總喜愛彈牙嚼勁的,今天就得按您的規矩來?!?/p>

在閩南,這方凝結著膠質的豬腳,既是餐桌上的至味,也承載著千年禮俗。祭祖、做壽、送行,總少不了一碗豬腳面線,因為渾圓的豬蹄寓意“踢走霉運,迎來福祿雙全”?;榧迺r必備足斤足兩的“轎前豬腳”,答謝媒人也要送豬腳,感謝幫忙跑腿。陳良德嚼著蹄筋感慨道,“有些滋味,非得在老厝的家宴煙火里才能品得真切?!?/p>

閩南地瓜稀飯“三件套”。

地瓜稀飯:一碗家常味 半部華僑史

夜幕降臨,陳娜妹揭開電飯鍋,橙紅的地瓜塊在米湯中舒展?!凹廊硕贾溃胃壬類鄣毓舷★??!彼龜[好碗筷,講述著陳嘉庚回到家鄉,每日五角錢的伙食費,卻將畢生積蓄投入教育的故事。一碗樸素的地瓜稀飯碗里,沉淀著華僑的赤子之心。

“不愛靈藥共仙丹,惟愛紅薯度荒年?!彼陌倌昵埃鞒f歷年間福建華僑商人陳振龍父子從呂宋(今菲律賓)千辛萬苦引入番薯的壯舉,為這碗地瓜稀飯注入了歷史的重量。正是這種耐旱作物,在災荒年間救活無數百姓。廈門《馬巷廳志》記載,閩南水田稀少,“唯番薯則遍地皆種,比戶皆食”。

如今,集美人仍守著地瓜稀飯三件套的質樸滋味,即搭配炒花生米、菜脯蛋,咸香的“蚵仔咸”——將海蠣與豆豉快炒。丈夫陳良德笑道,“暑天再來盤爆炒土鬼(海瓜子),能連吃三碗稀飯!”

咸稀飯配料。

咸稀飯:應對歲月變換 容納四時美味

“海蠣要挑帶有黃綠的石蚵,個頭雖小鮮味十足?!闭?,廚房里,陳霞蘭將海蠣倒入碗中,轉身起鍋熱油。三層肉煸出脂香,加入已經炸得金黃的芋頭、豆干,及香菇、胡蘿卜,再倒入顆粒飽滿的珍珠米翻炒,幾滴生抽,一瓢清水,扣上鍋蓋熬煮。

鐵勺攪動間,陳霞蘭思緒翻涌。5歲稚齡踩著板凳煮稀飯,每天要破蚵(剝海蠣殼)的光景猶在眼前。“早年的咸稀飯叫菜粥,米湯里漂幾片芥菜就是開葷了。”如今,六十多年光陰流轉,咸稀飯從果腹口糧變為味覺盛宴?!跋奶?,閩南人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咸稀飯?!标愊继m說,咸稀飯可以容納萬物,食材運用靈活,既可豪奢如盛宴,如加入螃蟹、龍蝦增鮮,也可平淡如家常,佐以剩菜時蔬開胃。

咸稀飯講究米粒粒粒分明,文火煮上十五分鐘便成。記者捧著瓷碗連吃兩小碗,驚覺這質樸的米粥竟比食堂的四菜一湯更耐饑?;蛟S正因為它熬煮的不只是食材,更是閩南人應對歲月的從容與智慧。(文/記者 林小芬 圖/記者 陳季玉 來源:集美報)

咸稀飯。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