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出臺新政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2025-04-28 09:11:3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鼓勵“爆款”應用 建設“千行萬模”孵化平臺 《措施》鼓勵應用落地,明確加快首版次軟件應用推廣。 對企業自主研發,功能或性能有重大突破且達到國內領先的,開發完成首年度銷售總額不低于100萬元的首版次軟件,按照該軟件首年度銷售收入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獎勵,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打造示范場景應用,對入選省級或者國家級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或示范案例的,按照項目建設主體實際投入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獎勵,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拓展智能產品矩陣,支持AI電腦、AI平板、機器人等智能產品研發推廣,每年按規定綜合評定一批年銷售額不低于1000萬元的“爆款”產品,按照每1000萬元銷售額給予50萬元獎勵的標準給予獎勵,單個產品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每年給予獎勵的產品最多不超過10個。 建設“千行萬模”孵化平臺,支持建設大模型開源社區、評測適配中心、賦能中心、數據要素等服務平臺,提供全場景模型庫、高質量數據集、高性能開發測試工具,打通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千行百業模型和智能體開發應用。對平臺按照年度建設和運營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補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升級“算力券” 支持創新領域投資孵化 《措施》推動生態集聚,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設立“零租”孵化器,對人工智能創業企業或者團隊給予最長3年免租優惠。 加強算力普惠,《措施》明確要升級“算力券”,對年度營業收入10億元(含)以上的企業,按照購買算力服務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補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年度營業收入1億元(含)—10億元的企業,按照購買算力服務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40%的補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年度營業收入1億元以下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按照購買算力服務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50%的補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設立“模型券”,推廣模型服務。對企業購買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的模型開展智能體研發、提供模型服務的,按照模型購買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30%的補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強化金融賦能,升級產業鏈發展基金,重點支持AI芯片、具身智能、智能終端和大模型等創新領域投資孵化。同時,提升品牌活動,辦好中國人工智能大賽,圍繞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應用設立賽道,搭建集競技、展示、交流、合作于一體的高端賽事平臺。 推動人才培養 讓技術與應用“雙向奔赴” 《措施》明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雙百計劃”中單列名額支持人工智能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補助。將人工智能人才納入電子信息產業人才政策保障,對算法、應用等骨干工程師按照規定給予最高不超過80萬元獎勵。建設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通過開展項目孵化、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引擎。 適度超前布局智算規模,對新建、改造或擴建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和能耗標準的智算中心項目,按照服務器采購金額的1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6000萬元。 推動技術供給和應用場景“雙向奔赴”,建立全域、全時、全景應用場景庫,發布“AI廈門機會清單”,推動智能制造、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等各行業、各領域場景開放,重點聚焦工業、供應鏈等領域建設示范應用基地,打造“超級應用”孵化工廠。 點擊 廈門發布第二批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清單 共174個,分為政府側和企業側,涉及13個領域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章燕寶)繼去年廈門發布首批人工智能企業100個能力清單、政府部門110項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后,昨日在2025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四鏈融合”項目對接會上,廈門發布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清單174個,分為政府側58個和企業側116個,共涉及13個領域。 記者從對接會上了解,第二批場景清單是廈門各區、各委辦局近期策劃的信息化項目、“政務+AI”應用項目以及各相關企業的場景需求,也包括6個向社會公開征集的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金點子”需求。從需求主體看,政府部門場景包括25家市級單位、11家區級單位;企業場景116個,有建發、國貿、翔業、九牧廚衛、海辰新能源等本地國企和民營企業,也有上海、杭州等地想在廈門尋求人工智能生態合作伙伴并落地廈門的企業。 從需求內容看,清單涉及廈門政務服務、城市治理、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其中,公共支撐領域,包括基礎大模型服務平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及網絡安全監管協調指揮平臺等5個場景,旨在全面夯實人工智能應用基礎,更好支撐多樣化需求落地。 政務服務領域,圍繞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政策精準兌現、智能審批等高頻需求,重點推出經濟智慧決策、“免申即享”政策智能兌現、政務智能客服等20個場景;城市治理領域,聚焦公安、城管、應急、消防、市政、文旅、生態環境等關鍵需求,策劃了27個場景;在商貿流通、工業制造、金融服務、工程建設、現代農業、商務辦公等領域,圍繞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生產效率提升、金融創新服務等需求,發布了83個場景;交通運輸領域,圍繞交通擁堵治理、物流效率提升、交通安全保障等需求,發布13個場景;在醫療健康、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領域,圍繞醫療服務智能化、文旅體驗個性化、民生服務精細化等需求,推出26個場景需求。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