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郵輪產業如何保持全國“頂流”
2025-04-23 09:15:4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郵輪產業如何保持全國“頂流” 加速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3.0版國際郵輪母港 堅持提升硬件水平、優化配套服務、輻射周邊文旅資源 豪華郵輪愛達·地中海號靠泊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廈港宣)廈門去年共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分別位居全國郵輪港口第四和第三;預計今年全年將接待郵輪48艘次,其中僅母港郵輪就超過了30艘次……昨日,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召開廈門郵輪產業發展新聞通氣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廈門郵輪旅游發展態勢積極向好,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構建。 廈門港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接待郵輪。一直以來,廈門郵輪就是全國郵輪旅游界的“頂流”。2005年,廈門先謀先動建設當時中國最大、能接待14萬總噸豪華郵輪的國際郵輪碼頭,這也是中國沿海四個郵輪專用碼頭之一。同時,廈門開始謀劃郵輪綜合體建設,打造“世界郵輪母港”,廈門郵輪游從1.0進階到2.0時代。 近年來,郵輪經濟加速升溫,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廈門郵輪產業發展質量何以始終位于全國前列?記者觀察發現,廈門郵輪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打法”——從硬件設施的建設,到商業配套服務的完善,再到周邊文旅資源高效輻射,全方位打造具有國際一流郵輪接待能力的3.0版本的國際郵輪母港。 提升硬件水平 上演“連船好戲” 通關更智慧高效 截至2024年,廈門郵輪旅游已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其中,2024年廈門郵輪旅游市場快速回暖,共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銀海晨曦”“歐羅巴2”號等奢華郵輪在內的5艘次郵輪相繼到訪,接待外籍旅客超3000人次。4月,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將在廈運營7個母港航次,預計旅客吞吐量2.9萬人次。 目前,已有不少國際郵輪確定下半年的來廈“檔期”。藍夢之歌號郵輪將在8月至10月來廈運營20個母港艘次,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將在11月繼續來廈運營7個母港艘次,另有“招商伊敦”號等郵輪將掛靠廈門。預計全年將接待郵輪48艘次。 今日,廈門港將迎來愛達·地中海號、藍夢之歌號郵輪“兩輪同靠”的盛景,預計全天進出港旅客超7000人次。 “連船好戲”的上演,得益于港口設施和配套服務的持續完善。近年來,廈門郵輪碼頭順利完成泊位改擴建,現有3個專用郵輪泊位,具備同時靠泊3艘大中型郵輪的能力,也可停靠22.5萬總噸世界大型郵輪,并實現了郵輪泊位岸電全覆蓋。 就在4月15日,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郵輪和游客接待能力都大幅提升。新航站樓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下二層,年旅客吞吐能力可達80萬人次。樓里設置錯層值船柜臺,可以滿足3艘郵輪同時值船。 在這座投資7.3億元打造的現代化航站樓里,一場以旅客為核心的智慧變革正在發生——首次實現出入境分層通關,入境、出境大廳分別設在一、二兩個不同樓層,且海關旅檢通道從2道擴至4道,提高旅客通關效率;紅外測溫、放射性檢測等先進技術投用,實現非接觸式的無感監測,提升旅客通關體驗。 “現在,旅客出境通關僅需進行一次行李檢查,等待時間縮短50%。”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通過數據聚合與視頻分析重構技術,將海關行李查驗和港站運營方的安全檢查合二為一,實現海關、安檢“一次過檢”,等待時間縮短50%。 “更智慧”意味著更高效。現場實測顯示,入境旅客從離船到通關結束,平均僅需約10分鐘,通關時效提升約50%。“更敞亮、更便捷”,這是新航站樓啟用一周來,被旅客反復提及的關鍵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