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善傳承圓桌共創會在廈門開啟共創
2025-04-21 12:12:4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第二屆善傳承圓桌共創會(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供圖) 善傳承故事長廊(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供圖) 東南網4月20日訊(本網記者 段馬水)4月20日下午,以“善業長青,家可持續”為主題的第二屆善傳承圓桌共創會在廈門開啟共創。本次圓桌共創會由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以下簡稱“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近300名企業家、高校專家、公益踐行者與青年領袖齊聚廈門,共創慈善在代際傳承中的范式。 活動在張澤栩小朋友悠揚的小提琴聲與癌友們的“旋轉生命之舞”表演中開啟。由共創導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超,同心志業創始人廣普引領,共創成員們分別分享了各自對善、對傳承的理解。 開場致辭中,澳柏城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小榮表示:“我致力于將企業做精、做美,最根本的是秉持善念。經營企業和做慈善雖難,但不做慈善更難。”通過圓桌共創,搭建多元主體平等對話平臺,匯聚跨界智慧,探尋家可持續路徑。 廈門市海絲慈善會創會會長蔡羅沙通過分享自己投身公益的經歷,以及如何帶動家族和伙伴共同參與,展示了如何通過共同參與公益事業來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系,并將家族的價值觀和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善傳承應該有一個根系。”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院長姚進忠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生態,不僅僅是簡單的互動。我們應更關注身邊的人,家是我們傳承的細胞體,在家中培養愛,會延伸至親朋好友、同事,再到社區和國家,形成更大的生態體系。” 現場有父母帶孩子參與活動,泉州五中初三學生吳濤表示:“前輩們強調‘傳’,而作為下一代的我們需思考如何‘承’。文化的傳承是交給學校的,善文化的傳承是交給家長的。父母從小帶我做義工,讓我明白善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家庭。僅有‘傳’沒有‘承’無法實現真正的傳承。希望兩代人攜手,共同做好善傳承。” 現場還設立了兒童青少年善文化體驗分場,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參與,通過善文化課堂、非遺技藝體驗、益智數游等互動環節,讓青少年體驗并理解慈善。“善傳承故事長廊”則以圖文形式,展示了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科學家精神之傳承、國醫張仁濟先生傳承師父施今墨先生的濟世救人之精神、嚴文郁先生在抗戰烽火中守護并堅持傳承中華文化、卡爾美體育柯氏兄弟從母親身上傳承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善業長青”不僅是家族使命,更是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本屆善傳承圓桌共創,共創成員們通過分享個人經歷、家族善故事和企業公益踐行,從慈善的影響力、家族文化、家族傳承以及家庭代際關系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共創。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