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區嵩嶼街道貞庵村成為廈門文旅版圖上的新晉打卡地
2025-04-18 09:18:0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深挖文化 助力業態長遠發展 從嵩嶼碼頭走到貞庵民宿街,首先到達的第一個打卡點就是33號燈塔雕塑。這座燈塔是貞庵村打造文旅“一街三線多節點”的第一個節點,也是“貞庵特色文旅”的起點。 原先,位于嵩嶼碼頭九龍江出海口位置的33號水上燈塔,是多年來廈門港和漳州港跑船人耳熟能詳的平安燈塔。隨著21世紀初碼頭深水港的建設,33號燈塔退出了歷史舞臺,但33號燈塔與平安回家的記憶留在了嵩嶼人的心中。以33號燈塔為起點,游客們可以在街巷中沉浸式體驗嵩嶼700多年悠久歷史。 事實上,打造燈塔雕塑只是貞庵村深挖村莊文化,豐富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內涵的一個縮影。在貞庵村推出的手繪文旅導覽圖中,33號燈塔、鐵路角、濠門巷等12個文化地標串珠成鏈。漫步其間,游客可以在“火油記”觸摸1908年世界三大石油巨頭的貿易印記,于“方略園”追溯孫中山《建國方略》中的嵩嶼開埠計劃,在上帝宮和天后宮前了解海滄民俗文化、非遺傳承、信仰文化,往“電影角”回味20世紀海軍露天影院的漁村往事,至“雙擁墻”感受當代軍民魚水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貞庵村還將文化融入村莊治理當中。在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中,創新打造的嵩嶼社的社會治理中心獨具一格,中心所在的建筑是通過危房改造復刻的漳廈鐵路的嵩嶼站造型。據悉,福建省的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的終點站就是嵩嶼。 如今,這棟建筑不僅成為游客的打卡點,也是貞庵村開展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中樞神經”,里面集成大物業辦公、游客服務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智慧管理平臺,二樓設置村史館,三樓搭建房東協會、民宿協會、餐飲協會、小微商社協會平臺,與一旁的村委會形成銜接互動,成為強化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有效力量。 “我們將繼續拓展空間環境,提升安全保障,完善服務配套,豐富產業內涵,為社區業態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海滄區嵩嶼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引入產業的同時,引客下鄉,開展漢服簪花、鄉村美食節等引流活動,結合海洋文化開展“尋秘貞庵·趕海海滄灣”文化探索與親子研學活動,全力打造海韻休閑文旅村。 名片 貞庵村位于海滄灣東南端頭,面積約20.9公頃,包括嵩嶼社、寨前社和嶺上社,是明清以來重要的海防前哨。村莊緊鄰嵩鼓碼頭、與鼓浪嶼隔海相望。在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中,貞庵村建立完善了“三化一平臺”治理體系,結合大物業公司探索“專業服務+智慧平臺+長效運營”模式,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海韻休閑文旅村。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