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海的一半》導賞分享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柳綠 攝) 東南網4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柳綠 李奇)為紀念廈門大學建校104周年,弘揚陳嘉庚先生“教育興國”精神,4月17日晚,大型原創舞劇《海的一半》導賞分享會在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舉行。活動以“導賞+表演”的創新形式,帶領師生沉浸式感受華僑下南洋的奮斗史詩,用舞蹈語言解碼廈大與校主的血脈深情。 活動現場表演(東南網記者 柳綠 攝) 藝術回家:舞動百年僑校的赤子情懷 作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綜合性大學,廈門大學與陳嘉庚先生有著血脈相連的深厚淵源。1921年,他傾盡家產創辦廈大,立誓“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鑄就了“南方之強”的教育豐碑。舞劇《海的一半》正是以陳嘉庚為原型,通過“男兒志、兄弟義、大海潮、家國情”四重敘事,藝術化再現閩南兒女跨海奮斗、心系桑梓的壯闊歷程。 本次導賞會特別設置“藝術對談”環節,主創團隊揭秘作品中蘊含的閩南文化密碼——海浪翻滾的群舞象征闖蕩南洋的艱險,南音旋律與現代編曲的碰撞勾勒出華僑的鄉愁,而“嘉庚瓦”意象的舞蹈化呈現,則巧妙呼應了廈大“穿西裝、戴斗笠”的嘉庚建筑美學。 校史活化:讓嘉庚精神“躍然臺上” 用當代藝術重構校主故事,創新校史教育形式。通過藝術形式弘揚嘉庚精神,深化師生對華僑歷史的理解,具象化詮釋“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內核。 活動現場,當燈光漸暗,一束追光投射在舞臺中央,演員們以極具爆發力的肢體語言,將時光拉回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領舞者以一段充滿掙扎與決絕的獨舞,再現了陳嘉庚先生在戰火紛飛中堅守教育陣地的歷史場景——他的每一個顫抖的手勢都在訴說著辦學的艱辛,每一次沉重的跪地都彰顯著興學的執著。當舞者以“人梯”托舉起象征教育火種的紅磚時,舞蹈讓校史書上“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八個字有了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