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奮進集美 > 集美報 > 正文

四海風味 在華僑故里落地生根

2025-04-17 10:07:59? 作者: 林小芬?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mmexport1744375777815.jpg

美式煙熏烤肉。

僑鄉集美,華僑文化浸潤百年,滋養出獨特的全球美食交融圖景。泰滋味、愛意食與阿澤料理以南洋、西洋與東洋風味,書寫華僑故里的味覺鄉愁與文化共榮。一碗湯、一塊肉、一筷面,皆是集美“開枝散葉、落葉歸根”的文化注腳——四海風味在此落地生根,而僑鄉的魂,永遠滾燙。

泰滋味:

“嗆辣脾氣”撫慰南洋鄉愁

1997年,泰國清邁姑娘杜珊妮踏進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校門時,或許未曾料到,十二年后自己會在龍舟池畔用一碗冬陰功湯“嗆”出江湖名號。由于爺爺奶奶是華人血統,流淌四分之一華裔基因的杜珊妮在集美完成了泰國思維到中文表達的蛻變。2009年,攜妹妹重返故地,她們發現,華文學院聚集著兩三百名東南亞留學生,周邊卻沒有一家地道泰餐。杜珊妮立即在龍舟池畔租下8張桌的小店,取名“泰滋味”。青咖喱牛肉、青木瓜沙拉、芒果糯米飯等地道泰式菜肴,溫柔撫慰了東南亞學子們的綿長鄉愁,也成了集美初代網紅店。

“超6人不接待”“人未齊不入座”“點菜后不加單”“寒暑假不營業”……當年的泰滋味規矩眾多,如果誰犯規,杜珊妮的懟人聲比冬陰功湯底更“嗆”。這些被網友戲稱為“暴脾氣”的經營準則,恰是她性格的投射。“店小客人多,規矩才能讓人舒坦。”搬遷至寬敞的新址后,她雖自嘲“場地大了人也佛系了”,但骨子里依舊堅持:自熬調料不用預制包,連隱藏菜單上的泰式烤肉(需預約的煎烤湯煮雙吃法)都堅持傳統做法。

棱角分明的外殼下,藏著柔軟的內里。泰國留學生悄悄留下手作蛋糕,廈門老客偷偷塞來自種的瓜果,逢年過節店里也常堆有禮物。“他們把我當阿姨,當朋友。”杜珊妮笑得爽朗,眼角細紋里漾著暖意。近日,杜珊妮又在龍舟池邊開了新店“泰一喜”,專為學生設計套餐。泰滋味不僅是南洋味覺地標,更是華僑文化聯接東南亞的溫情紐帶。

愛意食:

煙熏慢烤淬煉西式美食

在集美萬達金街深處,藏著全區唯一的美式煙熏烤肉工坊。店主陳威將整塊澳洲M5和牛放入特制熏爐,柴火噼啪作響,肉香裹著果木香升騰——這是他與時間較量的第9個小時。“需要16-18小時的煙熏慢烤直至肉質脫胎換骨,我一直守在廚房添柴控溫,就像我們的創業路。”陳威笑著擦拭額角的汗珠。他的這家店,就是當年在龍舟池的地標西餐——ieasy愛意食。

父母在臺灣經營西餐,不少海外親友在歐美,陳威自幼耳濡目染。2009年,他在孫厝創立愛意食,率先推出青醬羅勒、奶油蘑菇等多款手工熬醬意面,顛覆當時意面還只是鐵盤牛排配料的市場。2010年,進駐龍舟池畔店面后,他又建起窯爐現烤薄底披薩,自主研發十余種配方,成為數代學子的青春記憶。

2023年搬遷至萬達金街200平方米新店后,陳威劃出專用熏烤區,將癡迷多年的美式煙熏烤肉引入集美。周末一天賣出七八十斤烤肉,吸引島內食客專程驅車而來,昔日的學生顧客已成攜家帶口的回頭客。當同行追逐預制菜與資本擴張時,陳威堅守“產品即尊嚴”的信念,親手調配每鍋醬料,耗時半年研習德州古法熏烤工藝,讓愛意食成為西式餐飲的本土化范本。

阿澤料理/拉面:

冷熱碰撞烹出日式新味

從國企職員到日料外賣,林夏煒的“轉身”帶著幾分孤勇。2017年,他辭去穩定工作,在集美樂海路支起外賣鋪“阿澤料理”。每日清晨,他親自剖三文魚、裝盤配送,為大學生開啟平價刺身體驗。2019年,他盤下隔壁店面拓展堂食,刺身、燒鳥串等日式料理漸成口碑。2023年,他與嚴冬相遇,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大社又合開了“阿澤拉面串燒酒場”。

因親戚旅居日本,嚴冬于2005年赴日求學。在東京居酒屋打工經歷,練就了技藝。回廈后他在多家日料店經營、創業。他們發現集美面食眾多,卻少有正宗日式拉面店。豚骨湯每日現熬十小時,搭配粗面與濃郁脂香,輔以燒鳥及日式小火鍋,一天最少也能賣百來碗。“閩南人對面食的執著,不輸給任何地方。”嚴冬說,母親以前在家門口賣沙茶面,他現在在家對面賣拉面,兩代人用不同的方式延續對面食的深情。(記者 林小芬 來源:集美報)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