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奮進集美 > 集美報 > 正文

集美區探索終身教育創新模式 兩項目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2025-04-17 09:56:13? 作者: 許曉霞 曾小薇?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禁毒 紅色文化”陳嘉庚紀念館禁毒研學.jpg

“追尋嘉庚禁毒足跡”親子禁毒研學項目

4月11日,2025年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宣傳推介名單公布。全國186個項目入選“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集美區“追尋嘉庚禁毒足跡”親子禁毒研學項目和“小蓮青”終身教育賦能行動雙雙上榜,展現了區域終身教育的創新實踐與豐碩成果。

“禁毒+研學”筑牢家庭防線

嘉庚精神賦能新時代禁毒教育

“原來嘉庚先生為禁毒事業做了這么多工作,真的很讓人欽佩!”在集美區禁毒教育基地,參加親子研學的寧寶小學五年級學生程覺凡跟爸爸媽媽感慨道。這一幕正是“追尋嘉庚禁毒足跡”項目的生動縮影。

作為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不僅是教育事業的先驅,也是禁毒運動的倡導者。集美區禁毒協會立足這一歷史資源,自2021年起推出“追尋嘉庚禁毒足跡”親子禁毒研學項目,以“禁毒+研學”的創新模式填補家庭禁毒教育空白。項目串聯陳嘉庚紀念館、龍舟池、禁毒教育基地等場所,設計沉浸式研學路線,讓親子家庭在“行走的課堂”中學習禁毒歷史、掌握防毒技能。

“和爸爸媽媽一起研學,讓禁毒學習變得更有趣了!”去年,家住水晶湖郡的吳征和父母一起走進集美區禁毒教育基地,并在“禁毒達人”知識競賽環節表現突出,收獲滿滿知識點。截至目前,項目已開展活動30余場,服務超3000人次。牽頭轄內高校組建高校禁毒聯盟,聯合兩岸企業共同設計集美特色的研學課程;邀請廈門飛鷹救援隊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攜手學校家委會積極動員親子家庭參與禁毒研學活動……聯動家庭、學校、社區等多元主體,項目打造“禁毒+”多元服務矩陣,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禁毒教育矩陣,有效助力青少年扣好無毒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小蓮青”終身教育賦能行動

“小蓮青”打造家門口學習陣地

破解青年“充電難”“帶娃難”

與此同時,聚焦青年教育需求的“小蓮青”終身教育賦能行動,則通過盤活社區閑置空間,構建了“家門口”的終身學習平臺。

“以前下班后想學習,只能跑去圖書館,現在小區樓下就有自習室,還能帶孩子一起上課,太方便了!”家住建發央著的職場青年王女士說。2022年,建發央著二期小區架空層籃球場被改造為“小蓮青自習室”試點,原本堆雜的角落變身明亮的學習空間,不僅解決了噪聲擾民問題,還成為青年充電、家庭共學的熱門場所。

項目聯合集美區社區學院、中小學、高校、企業及書法協會等資源,推出文化藝術、親子教育、職業提升等課程。例如,針對雙職工家庭“帶娃難”問題,開設寒暑期讀書蟲孵化行動、科普實驗、非遺文化傳承等兒童課程;針對青年群體,開展情緒管理、蓮青媽媽讀書會、睦鄰團扇茶話會、愛家共讀營、周五書房等活動;結合“一老一小”需求,開展爺爺奶奶國畫班、家庭健康講座等代際共學活動。截至2025年3月,蓮亭社區已分別在建發央著二期、中海杏林鷺灣和中交和美新城建成3處“小蓮青自習室”,累計開展活動420余場,年均服務3500人次,形成“青年成長—家庭共學—社區共建”的良性循環。

“兩個項目的上榜,印證了集美區終身教育的扎實基礎。”集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集美緊扣居民實際需求,年均投入超百萬元的終身教育經費,整合在地文化資源與社會力量,推動終身教育服務模式創新。在這座人文底蘊深厚的學村之城,終身學習正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活力。(記者 許曉霞 通訊員 曾小薇 來源:集美報)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