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華僑大學臺港澳僑學生深入莆田考察 感悟鄉村振興碩果
2025-04-16 20:3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在為期三天的實踐中,師生團隊深入白塘鎮陳橋村,進行沉浸式田野調查,感悟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傳承脈絡,實地調研木蘭溪流域生態治理工程,用專業影像設備記錄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參觀傳統家具制作現場(王奕霖 攝) 千年榫卯智慧 數字解碼匠心突圍 陳橋村是千年“家具之鄉”,以不用寸釘的榫卯技藝躋身非遺名錄,卻在現代化浪潮中遭遇傳播渠道受阻、后繼乏人等生存困局。匠人陳志奮坦言:“手工雕琢一張八仙桌需耗時半月,需要耐得住寂寞,而現在年輕人更愿意去城里工作。” 面對瓶頸,陳橋村并沒有聽之任之。陳橋村委開始組織匠人學習短視頻制作,將榫卯結構的力學密碼轉化為可視化敘事。鏡頭下,紫檀木紋在匠人掌心舒展,燕尾榫與楔釘榫的咬合過程被拆解為可觸摸的數字詩篇。 如今,鑿木聲與直播間提示音在陳橋村交織。來自澳門的學生林多威在直播間觀察到,通過特寫鏡頭,傳統工藝的消費場景正在被重新編碼,“手機成為新時代的刨刀,流量則是無形的木料。” 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時小虎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產業迭代,計劃引入高校設計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讓Z世代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孵化“數字榫卯”IP。當千年匠心遇見算法推薦,陳橋村正努力讓古老榫卯在直播間生長出未來形態。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