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鷸“7L”再度現身 廈門鳥友分享相識故事
2025-04-12 09:29:2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老朋友再見 勺嘴鷸“7L”再度現身泉州圍頭灣 廈門鳥友與它已相識七年 勺嘴鷸“7L”。(陳浩 攝) 勺嘴鷸 鷸科,體長14至16厘米。遷徙時高度依賴沿海灘涂,越冬時也活動于河口、潟湖、沼澤等濕地環境。常集小群,也和其他鸻鷸類混群覓食,最常見的是和紅頸濱鷸混群。因宣傳、保護力度加強,已成為中國知名度極高的鸻鷸類物種。 廈門日報訊(記者 羅子泓)“勺嘴鷸‘7L’已經啟程北遷,去找它媳婦了,一路平安!”日前,廈門鳥友陳浩在朋友圈與他的老朋友——環志旗標編碼“7L”的勺嘴鷸道別。 這是他們相識的第七年。2019年,陳浩在泉州圍頭灣發現“7L”后,給它起了個昵稱“7仔”,并開始密切關注它的動向。每年11月前后,勺嘴鷸都會從俄羅斯老家南遷越冬,途經地之一就是福建。其中,部分勺嘴鷸留閩過冬,在閩江口、圍頭灣、云霄和廈門大嶝島等地,都曾有過它們的身影。2019年10月,陳浩與“7L”邂逅,成了第一個在監測網絡中發現它的人。 根據其腳上的淺綠色旗標,鳥友們確定,它是一只俄羅斯環志的勺嘴鷸。后經查找更詳細的資料發現,“7L”是當年夏季在俄羅斯楚科奇繁殖地出生的野生雄鳥,由成鳥自然孵化帶大,并被環志記錄。 往后每年,陳浩都會關注和期盼“7L”來閩的消息。“根據勺嘴鷸全國網絡監測,去年,它在江蘇鹽城條子泥濕地停留了半個多月,11月才來福建。”陳浩說。今年3月,他穿著膠靴、扛著三腳架和鏡頭,奔向圍頭灣灘涂,再次用影像記錄下這個小家伙的模樣。“經過一個冬天的滋養,如今‘7仔’換上了繁殖羽。”陳浩說。 前兩天,陳浩再訪圍頭灣時,“7L”已經不見蹤影。他判斷,它應該啟程北飛了。 令人欣喜的是,見證了“7L”成長的陳浩,還獲知了它“結婚”的喜訊。俄羅斯科學家發來消息——“7L”于去年夏天繁殖成功。“比較遺憾的是,‘7仔’沒帶妻兒來閩。新婚后,它獨自來度假了。”陳浩說。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勺嘴鷸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全球數量不過六七百只。南遷越冬后,次年3月,它們會陸續離開暫住地,中轉江蘇鹽城、遼寧丹東等地,最終回到俄羅斯繁育后代。 陳浩介紹,這次來閩的,除了“7L”,還有環志旗標編碼為“H0”和“C8”的兩只勺嘴鷸,及其他沒有標志的伙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