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發布 集美榜上有名
2025-04-08 18:57:44?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4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日前發布——集美榜上有名 在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和社會認可度4個方面,集美區“項項達標”“校校達標” 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區教育局 供圖)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集美區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省共有8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據悉,教育部這項評估認定,旨在“讓家門口就有好學校”。評價指標包括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和社會認可度四個方面,且所有細項指標要求區域內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項項達標”“校校達標”。評估歷經市、省、國家層層驗收,來之不易,此次集美區通過評估,標志著集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水平發展獲國家認定。 想方設法緩解“入學難” 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近年來,為下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盤“大棋”,集美區先后出臺了《集美區中小學布局專項規劃》《集美區幼兒園空間布局專項規劃》《集美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科學制定教育發展目標和規劃。先后啟用鳳鳴實驗小學、仁德實驗小學、華大附校蓮花校區、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柏濤實驗學校等中小學校,加速學校補短擴容,有效增加學位供給,想方設法緩解“入學難”。 “預計今年天水小學項目、灌南中學高中部項目將投入使用,可新增4530個建設學位。”區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新建學校的陸續啟用,將更加合理分流熱點學校的溢出生源,并通過學位供給的增加,有效消除部分學校存在的大班額問題。 集美區還致力于優化辦學環境。目前,全區公辦中小學教學設施設備全部按省頒標準配置,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館(室)藏書量均達省頒Ⅰ類標準。中小學校均有自動錄播教室,統一接入集美區教學視頻應用服務平臺。建成集美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基礎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讓學生暢享“數智校園”。 打造“家門口”的優質校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坑內小學原本是集美區偏遠山腳下的一所小學。 2021年,學校易地搬遷至新校區。剛搬遷時,學校沒有校門、沒有操場,如今,這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八成以上的學校,擁有VR智慧教室、3D打印機等智能化現代校園配置。 和坑內小學一樣實現蛻變的農村校、新辦校,在集美區還有很多。為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集美區的第一個“解題思路”,就是調整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小片區管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增值。 2021年12月,集美區啟動集團化辦學,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組建教育集團,以龍頭校優質資源激活合作學校辦學活力,提升新辦校教育水平,組建了集美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等3個教育集團;另一種是組建“1+X”合作辦學體,促成13所優質學校與13所鄉村學校聯合辦學,推動提升鄉村學校質量。 集美的另一個“解題思路”,是積極引進優質資源,拓寬辦學路子,通過“高位嫁接”名校、高校資源,促成多個合作辦學項目,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優質校。早在2006年,集美區就開始嘗試引入名校資源,促成灌口小學、灌口中學分別與廈門實驗小學、廈門一中“高位嫁接”。此后,集美區又先后與省內外多所學校合作共建,例如全省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主要基地——福建教育學院,以及百年老校南京師范大學。 孩子們在學校里快樂成長。(區教育局 供圖) 引優秀人才扎根嘉庚故里 不斷優化隊伍結構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喬建中是濱水學校的首席教育專家,在他的組織下,學校利用九年一貫制優勢打造了“中小銜接”教學實驗課,讓孩子們在區初中入學考試中表現優秀。 像喬建中這樣的教育“大咖”,集美區還聘請了不少。自2021年起,集美區聘請9名教育名家任區教育發展顧問,柔性引進30多位高層次教育人才。這些在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專家,組成了集美教育發展的“智囊團”。 集美區還成立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小學管理研修室、幼兒園管理研修室和名師發展工作室等,發揮名校長、名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快優秀教育管理人才的培養。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和教育干部,集美區開展教師培育“五航”工程,從全員培訓、新師成長,到名師示范、干部研修等,進一步優化“教科研訓”一體化培訓工作機制。 為進一步優化教育人才隊伍結構,近年來集美更加大力度招賢納士,健全人才引進政策,以優厚的政策待遇、良好的發展環境等“引、育、留”措施,向高層次教育人才和優秀應屆畢業生伸出“橄欖枝”,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扎根嘉庚故里。 鏈接>> 在教育“雙減”中做科學教育“加法” 不久前,杏東小學的特色課間活動獲中央電視臺關注報道。學校通過科普教育和科創教育,引導孩子們“玩轉”科學,點亮課間時間,在實踐中成長為“小小科學家”。 杏東小學是集美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縮影。近年來,集美區扎實開展科學教育教學、教研和科技創新工作,搭建市、區名師工作平臺,科學教育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師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2024年,在教育部“白名單”賽事中,集美區學生有90人次以上獲得國賽獎項,300多人次獲省賽獎項。廈門英才學校更因人工智能教育優勢,被評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與此同時,集美區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實現學校基礎環境數智化、教育教學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在推動教學模式創新、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坑內小學,不僅擁有智慧農場、創客空間、3D打印機、智慧放學告示牌,還自主開發以虛擬幣為載體的學生融合教育和智能存取柜等智能化設施。(文/記者 許曉霞 林桂楨 通訊員 董炳娟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