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建院10周年 學科建設“后來居上”
2025-04-06 09:05:3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奇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建院10周年,學科建設“后來居上” 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 助力國產大飛機研制 廈門日報訊 (佘崢 通訊員 戴佩琪)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建院10周年了,10歲的它把百歲廈大帶到新高度——6年前,它成功發射了一枚火箭。 昨天,廈大航空航天學院在廈大翔安校區舉行建院1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 航空教育始于1944年 是全國最早有航空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 10年前,廈大航空航天學院宣布成立時,很多人對廈大涉足航空教育表示驚訝,事實上,廈大航空教育始于1944年4月,是全國最早辦有航空本科教育的幾所高校之一。 1951年,廈大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52年又與其他學校的航空系合并成為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在此期間,廈大航空系雖僅存續八年,但是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專業學者和專業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機構學及機器人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啟先和被譽為“中國飛豹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 1994年,為更好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廈門大學恢復航空教育,培養了一批實用的飛機維修人才。2008年4月6日,廈大航空系復辦揭牌。2015年,由原航空系、機電工程系和自動化系成建制合并,組建成立廈大航空航天學院。 昨天的發展大會說,10歲的廈大航空航天學院“后來居上”,十年來,學院的科研經費從最初的幾千萬元增長到現在的破億規模,實現科研經費增長翻兩番;同時相關成果孵化了5家公司,成果轉化推動地方產業發展;一級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2024年軟科中國排名中位列第10,在綜合性大學里僅次于上海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 6年前發射火箭 “嘉庚一號”不是一飛不復返,而是整體回收 從某種角度看,這個新生學院把廈大帶到新高度,2019年,該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嘉庚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廈大火箭比較牛的地方是:它帶有“翅膀”,即火箭最終以“帶翼水平滑翔+傘降回收”的方式進行整體回收!也就是說,廈大的“嘉庚一號”不是一飛不復返,而是依托帶翼水平滑翔和傘降回收的新技術,火箭穩穩當當落地被整體回收了,邁出我國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 昨天的發展大會還揭秘了廈大航空航天學院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成績,例如,在粒子阻尼技術領域,該學院科研團隊研制出國際領先的粒子降沖擊裝置,實現了我國大直徑艙箭運載火箭分離降沖擊技術“零”的突破,2021年在長征五號B實現首飛,有力支撐了中國空間站的艙箭分離,并將此技術應用于冬奧列車車內噪聲控制,實現350千米高速運行的列車“踏雪無聲”。 最新的消息是,今年3月17日,該院與中國航發等單位依托尹澤勇院士工作站平臺自主設計全新研發,百千瓦級混合動力系統原理樣機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搭載百千瓦級混合動力系統的飛行平臺(GF-2000)是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根據行業搭載飛行需求,基于國產四座有人機自主改裝的大型無人通用飛行測試平臺,可用于開展多種載荷的搭載飛行測試,為未來混合動力系統產品化、系列化發展及大功率混合電推進系統研發積累了重要技術基礎。 院方介紹,該學院還將人工智能、智能儀器與航空學科深度融合,研發相關算法和裝備,突破了飛行器結構健康狀態定量化監測瓶頸,相關成果應用于國產大飛機C919、C929和航天器的研制。 昨天的發展大會對學院首任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致以特別感謝,尹澤勇實現了我國渦扇發動機研制從無到有的突破。10年前,他出任廈大航空航天學院院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